赶考生

2025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河海大学(附2022-2024录取分数线)

更新时间:2025-06-19 20:27:05

2025年四川考生多少分能上河海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河海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河海大学在四川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河海大学

一、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河海大学

2025年四川高考考生要想上河海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62分左右(位次7096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84分左右(位次37596名左右)。

1、2024年河海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1分(位次5117),物理类为591分(位次32470)。

2、2023年河海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63分(位次6737),物理类为587分(位次29392)。

3、2022年河海大学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57分(位次10708),物理类为576分(位次31972)。

注:以上只是四川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河海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河海大学在四川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招生省份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4四川(历史类)本一--529
2024四川(历史类)本一--529
2024四川(历史类)本一--529
2024四川(历史类)本一5715117529
2023四川(历史类)本一--527
2023四川(历史类)本一5636737527
2023四川(历史类)本一5724788527
2023四川(历史类)本一5803348527
2022四川(历史类)本一--538
2022四川(历史类)本一--538
2022四川(历史类)本一55710708538
2022四川(历史类)本一5804637538
2022四川(历史类)本一5853730538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2、物理类

年份招生省份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4四川(物理类)本一--539
2024四川(物理类)本一--539
2024四川(物理类)本一--539
2024四川(物理类)本一59132470539
2024四川(物理类)本一59231693539
2023四川(物理类)本一--520
2023四川(物理类)本一58729392520
2023四川(物理类)本一59325892520
2023四川(物理类)本一60022193520
2023四川(物理类)本一61117125520
2022四川(物理类)本一--515
2022四川(物理类)本一--515
2022四川(物理类)本一57631972515
2022四川(物理类)本一58824742515
2022四川(物理类)本一59123044515
2022四川(物理类)本一59520900515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河海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河海大学简介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双一流”建设以及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2464亩。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务实重行的教育传统,培养了25万余名毕业生。以“宽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导向,学校大力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2门,入选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形成了规模稳步扩大、布局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新格局,在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获评A等。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需求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拥有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4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以保障国家水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在水旱灾害防御、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智慧水利建设、新能源开发等重点领域,紧密结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南水电开发、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管理,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科研项目,实现一系列引领性、原创性和标志性成果产出。2010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0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900余项。

相关推荐:

河海大学值得上吗?怎么样好不好

2025四川高考分数线预估是多少分(会涨吗)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