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考生多少分能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山西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山西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5年山西新高考考生要想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46分左右(位次362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13分左右(位次40358名左右)。
1、202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65分(位次2089),理科为555分(位次21366)。
2、202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43分(位次1861),理科为511分(位次29000)。
3、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山西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56分(位次1845),理科为523分(位次23289)。
注:以上只是山西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山西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山西(文科) | 本一A | 565 | 2089 | 516 |
2023 | 山西(文科) | 本一A | 543 | 1861 | 490 |
2022 | 山西(文科) | 本一A | 556 | 1845 | 51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山西(理科) | 本一A | 576 | 14048 | 506 |
2024 | 山西(理科) | 本一A | 586 | 11144 | 506 |
2024 | 山西(理科) | 本一A1 | 555 | 21366 | 506 |
2023 | 山西(理科) | 本一A | 561 | 12487 | 480 |
2023 | 山西(理科) | 本一A | 586 | 6961 | 480 |
2023 | 山西(理科) | 本一A1 | 511 | 29000 | 480 |
2022 | 山西(理科) | 本一A | 549 | 13243 | 498 |
2022 | 山西(理科) | 本一A | 569 | 7648 | 498 |
2022 | 山西(理科) | 本一A1 | 523 | 23289 | 49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山西高考多少分能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建校以来,一代代西农人秉承“诚朴勇毅”校训,恪守“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教育理念,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形成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和“团结、求真、坚韧、自信”的西农科学文化,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1934年建校之初,学校即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总体思路,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教育,积极参与“新农科”建设,3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拥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近年来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52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有综合素质教育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撑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与实践,多次获全国“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学术课外竞赛等顶级赛事国家第一级别奖,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近30万人,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有28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