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东北师范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东北师范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东北师范大学在湖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东北师范大学
2025年湖南高考考生要想上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76分左右(位次4697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82分左右(位次21893名左右)。
1、2024年东北师范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7分(位次4588),物理类为571分(位次27855)。
2、2023年东北师范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3分(位次4238),物理类为580分(位次23964)。
3、2022年东北师范大学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69分(位次3928),物理类为560分(位次25591)。
注:以上只是湖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东北师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东北师范大学在湖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77 | 4588 | 438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89 | 3063 | 438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89 | 3063 | 438 |
2024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90 | 2942 | 43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73 | 4238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88 | 2725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88 | 2725 | 428 |
2023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90 | 2546 | 428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69 | 3928 | 451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80 | 2569 | 451 |
2022 | 湖南(历史类) | 本科 | 581 | 2464 | 45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71 | 27855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72 | 27280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75 | 25681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85 | 20543 | 422 |
2024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610 | 10702 | 422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80 | 23964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89 | 19725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89 | 19725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93 | 18020 | 415 |
2023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95 | 17199 | 415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60 | 25591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61 | 25000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71 | 19693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73 | 18768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73 | 18768 | 414 |
2022 | 湖南(物理类) | 本科 | 578 | 16439 | 41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东北师范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东北师范大学简介
巍巍东师,根溯延安。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辽宁本溪建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定址于吉林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两区办学,学科齐全。学校现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0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5000余人、博士生3000余人;在校留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560人、副教授657人。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学科专业体系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其中本科专业82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学校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19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世界史、细胞生物学、生态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6个(其中A+学科1个)、B类学科15个。
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公木(张松如),作家萧军、吴伯箫,文学史家杨公骥,语言学家孙常叙,历史学家李洵、丁则民、林志纯,教育学家陈元晖,音乐家马可、吕骥,病理学家白希清,数学家张德馨,核物理学家王琳,地理学家丁锡祉,鸟类学家傅桐生,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郝水,新中国学校体育创始人之一杨钟秀,大型团体操编导艺术家杨瑞雪、“红色理论家”郑德荣等著名学者,都曾经工作生活在这里。建校70余年来,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共为国家培养输送各级各类毕业生30余万人,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教育领域脱颖而出,如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包头九中教师陆家羲、感动中国的支边教师冯志远、全国模范教师郭力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高夯和窦桂梅、全国十杰教师马宪华等。同时也培养了以著名生态学家郑光美院士、地理学家刘兴土院士、物理学家孙昌璞院士、光电功能材料学家刘益春院士、作家张笑天等为代表的各类人才。东师人“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四实品格”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