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湖南高考历史类501分能上什么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7-03 10:01:32

2025年湖南高考历史类考生501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01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湖南历史类501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湖南高考历史类501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湖南高考历史类50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湖南高考历史类501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绍兴文理学院(公办)、湖南工业大学(公办)、福建理工大学(公办)、吉首大学(公办)、岭南师范学院(公办),一共551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湖南高考文史类501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湖南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01分的院校一共有39所。其中公办院校39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39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绍兴文理学院公办历史类本科501/24259
2024湖南工业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01/24259
2024福建理工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01/24259
2023福建师范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01/19853
2023浙江海洋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01/19853
2023河北中医药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01/19853
2022湖南工业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01/26042
2022湖南工业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01/26042
2022河北工程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01/26042
在湖南历史类501分可以上的大学(共39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湖南高考历史类50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湖南高考历史类501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福建理工大学简介

福建理工大学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发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和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学校,并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0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新一轮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2022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2023年6月,教育部同意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

学校积极服务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与台湾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引进优秀台籍教师近百人。2019年获批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备案单位。

2、福建师范大学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3个、省高峰学科9个和高原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6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学、社会科学总论、植物与动物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5个学科进入ESI前5‰。

3、河北中医药大学简介

河北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初名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校址在河北省保定市,1957年开始招收中医学专业本科生,1958年定名为河北中医学院。1962年与天津中医学院合并,校名为天津中医学院,隶属河北省。1969年天津中医学院整建制迁至石家庄市,与河北医学院合并组建为河北新医大学。1983年恢复独立设置开始招生。1995年与河北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重新恢复河北中医学院设置,2023年6月6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北中医药大学。建校60余年来,虽历经分合,但中医药本科教育持续开展,培养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吴以岭、张英泽,国医大师李士懋、李佃贵在内的数万名优秀人才。现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院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临床医学院、体育教学部、人文管理系12个教学机构。形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9896人,其中普通本科生8668人,硕博研究生1228人。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