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考生多少分能上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1、2024年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86分(位次28947),物理类为335分(位次96047)。
2、2023年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23分(位次29220),物理类为265分(位次92138)。
3、2022年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343分(位次30895),物理类为292分(位次89768)。
注:以上只是黑龙江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386 | 28947 | 160 |
2023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323 | 29220 | 160 |
2022 | 黑龙江(历史类) | 专科 | 343 | 30895 | 16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黑龙江(物理类) | 专科 | 335 | 96047 | 160 |
2023 | 黑龙江(物理类) | 专科 | 265 | 92138 | 160 |
2022 | 黑龙江(物理类) | 专科 | 292 | 89768 | 16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杭州钱塘江畔,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公办建设类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浙江省建筑工业学校,2002年1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办学60多年来,学校先后被确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专业群A类)、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全国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典型60强、全国职业教育育人成效50强、全国职业教育服务贡献50强、浙江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浙江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江省高校文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连续8年获得省教育厅教学业绩考核A级,为建设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各类人才6万余名,是建设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
学校现有杭州萧山、学院路和绍兴上虞三个校区,共占地1000余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800余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6500余万元,各类纸质图书99万余册、电子图书96万余册。学校建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5个浙江省“十三五”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0余个中外合作实训基地、各类实验实训室108个;建有各类校外实习基地763家,其中省级示范性校外基地52家,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128家。学校为中央财政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类高职师资华东片培训中心和浙江省建造师资格注册培训机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房地产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浙江省高职高专建设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的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等。
学校注重教学质量提升,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教材奖1项,编写出版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及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教材等110余本。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4项、厅级科研项目536项,获授权专利430项,出版专著38部;成立校企研发中心27家,其中省级研发中心6家,市级研发中心7家;师生参与编写工法60余部,其中国家级工法2部、省级工法18部。学校还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建设科技一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各类奖项25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