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考生多少分能上中国传媒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中国传媒大学在云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传媒大学
2025年云南高考考生要想上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52分左右(位次13554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21分左右(位次38045名左右)。
1、2024年中国传媒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9分(位次4718),物理类为561分(位次19736)。
2、2023年中国传媒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8分(位次8509),物理类为519分(位次30007)。
3、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35分(位次1189),物理类为589分(位次10803)。
注:以上只是云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中国传媒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中国传媒大学在云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89 | 4718 | 550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09 | 2163 | 550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10 | 2057 | 550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24 | 1034 | 55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 | - | 53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48 | 8509 | 53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83 | 2741 | 53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593 | 1849 | 530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 | - | 575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35 | 1189 | 575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41 | 829 | 575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43 | 735 | 57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61 | 19736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74 | 14981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04 | 6741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04 | 6741 | 50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 | -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19 | 30007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89 | 7517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90 | 7343 | 48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 | -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589 | 10803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08 | 6630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16 | 5232 | 51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国传媒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进入新时代,学校党委励精图治,以系统化思维改革创新,以全新理念对学校进行战略性综合布局,统筹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学校面貌、师生风貌焕然一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以管理质量、教育质量、工程质量“三质量”提升为统领,秉持“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中传特色育人模式,传承弘扬“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中传文化基因,实施“五个一流”(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毕业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