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考生多少分能上湖南工程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湖南工程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湖南工程学院在福建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南工程学院
2025年福建高考考生要想上湖南工程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03分左右(位次11901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70分左右(位次95807名左右)。
1、2024年湖南工程学院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4分(位次13610),物理类为519分(位次61072)。
2、2023年湖南工程学院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2分(位次12969),物理类为467分(位次76520)。
3、2022年湖南工程学院在福建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8分(位次16440),物理类为482分(位次62495)。
注:以上只是福建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湖南工程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湖南工程学院在福建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494 | 13610 | 431 |
2023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502 | 12969 | 453 |
2022 | 福建(历史类) | 本科 | 508 | 16440 | 46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19 | 61072 | 449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21 | 59780 | 449 |
2024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527 | 55690 | 449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67 | 76520 | 431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92 | 60281 | 431 |
2023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98 | 56616 | 431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82 | 62495 | 428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84 | 61293 | 428 |
2022 | 福建(物理类) | 本科 | 491 | 57180 | 428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福建高考多少分能上湖南工程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湖南工程学院简介
湖南工程学院坐落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湖南省直属普通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学校是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是湖南省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首批“2011计划”入选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湖南省本科一批招生单位。
学校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工、管、文、理、经、艺等六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电气、机械、纺织、化工、管理、信息等优势专业群。现有20个教学科研单位、55个本科招生专业、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教育改革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现有8个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应用特色学科;教育部“卓越计划”实施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专业获受理。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在线课程6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建有现代产业学院4个,其中人工智能、智慧能源2个产业学院获批认定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基地。拥有国家级实践教育平台4个,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4项;省级创新创业平台5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优秀实习基地2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示范实验室(中心)9个。金工实习基地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校金工实习教学指导人员培训与考试中心。
学校积极推进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拥有首批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汽车动力与传动系统”等省级平台39个,是“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等科研项目4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90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1421项,新增科研经费7.76亿元,授权发明专利283项,出版专著47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3项。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先后与893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150多项科研成果得到应用或转化,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过220亿元。2019年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进入全国高校前100名,2022年入选湖南省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23年入选湖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首批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