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考生多少分能上厦门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厦门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厦门大学在海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海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厦门大学
2025年海南高考考生要想上厦门大学本科批:综合类预估需509分左右(位次34298名左右)。
1、2024年厦门大学在海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591分(位次13666)。
2、2023年厦门大学在海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508分(位次33137)。
3、2022年厦门大学在海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为577分(位次14496)。
注:以上只是海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厦门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厦门大学在海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综合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591 | 13666 | 483 |
2024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717 | 1159 | 483 |
2024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749 | 495 | 483 |
2024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751 | 469 | 483 |
2023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508 | 33137 | 483 |
2023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570 | 17332 | 483 |
2023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589 | 13413 | 483 |
2023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95 | 1853 | 483 |
2023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717 | 1093 | 483 |
2023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720 | 1017 | 483 |
2023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724 | 912 | 483 |
2022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577 | 14496 | 471 |
2022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587 | 12665 | 471 |
2022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683 | 2239 | 471 |
2022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719 | 952 | 471 |
2022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723 | 853 | 471 |
2022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728 | 748 | 471 |
2022 | 海南(综合类) | 本科 | 738 | 585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海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厦门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厦门大学简介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共有两院院士35人(含双聘18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4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56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79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223人次;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世家、全国杰出教学奖等一批师德典范。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建校以来,已先后为国家输送了50多万名优秀人才。现有在校学生4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700余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2022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46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