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高考理科考生527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2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四川理科527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四川高考理科52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四川高考理科52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西南医科大学(公办)、宁波工程学院(公办)、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公办)、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公办)、西南林业大学(公办),一共726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四川高考理工类527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四川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27分的院校一共有27所。其中公办院校25所,民办院校2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27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西南医科大学(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 | 公办 | 理科 | 本二 | 527/98464 |
2024 | 西北师范大学(民族班)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27/98464 |
2024 | 宁波工程学院 | 公办 | 理科 | 本二 | 527/98464 |
2023 | 重庆医科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二 | 527/77035 |
2023 | 天津师范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二 | 527/77035 |
2023 | 西华大学(宜宾校区)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27/77035 |
2022 | 浙大城市学院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27/71185 |
2022 | 华东交通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27/71185 |
2022 | 青岛理工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 | 527/71185 |
在四川理科52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27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四川高考理科52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四川高考理科527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西南医科大学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川渝滇黔结合区域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泸州。学校前身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始建于1951年,1959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2004年起开展留学本科生学历教育,201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先后建成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6个,获批省、市厅级科研团队46个,是“四川省2011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2019-2023年,学校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9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6项。
2、西华大学简介
西华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拥有郫都、宜宾、彭州、人南、易三仓(泰国)五个校区,校园面积近4000亩,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宜人,设施设备齐全先进,图书文献资源丰富,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四川省首批文明校园、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称号,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国内合作和国际交流。学校是全国收藏《中华再造善本丛书》的100所高校之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高校,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单位;与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共建城市灾害研究中心;与省农业厅共建“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天府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开展农机和食品领域合作。学校建有国家民委“日本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省“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省“国际科技合作(澳新)研究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新加坡、黑山、捷克等10余个国家的7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与印尼三一一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广泛开展师生交流交换、人才联合培养、学术及科研合作等活动。
3、青岛理工大学简介
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
学校坚守初心使命,建校近7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6万名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始终位列省内高校前茅;服务国家战略,一批攻关研究成果应用于高原列车、C919大飞机、北京冬奥会、探月工程、天问一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助推山东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胶东国际机场、沿海高铁、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