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张家口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张家口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张家口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张家口学院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张家口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86分左右(位次34941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51分左右(位次193683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37分左右(位次5686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24分左右(位次223698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张家口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8分(位次30185),物理类为496分(位次132265)。
2、2023年张家口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1分(位次31659),物理类为447分(位次141875)。
3、2022年张家口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7分(位次32298),物理类为467分(位次123957)。
【专科批】
1、2024年张家口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0分(位次41624),物理类为461分(位次180807)。
2、2023年张家口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37分(位次53049),物理类为423分(位次171636)。
3、2022年张家口学院在安徽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8分(位次53567),物理类为423分(位次177590)。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张家口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张家口学院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498 | 30185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03 | 28208 | 462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470 | 41624 | 200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81 | 31659 | 440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437 | 53049 | 20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507 | 32298 | 48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专科 | 478 | 53567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496 | 132265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01 | 124372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461 | 180807 | 200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47 | 141875 | 427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423 | 171636 | 200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67 | 123957 | 435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专科 | 423 | 177590 | 20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张家口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张家口学院简介
张家口学院坐落于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素有“塞外山城”美誉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学校秉承“自强、拼搏、求实、创新”的校训,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所以教育学、医学和管理学为主干学科,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于2013年4月升格为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张家口市)共建、以市为主的体制。2017年6月,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是首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训基地、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影响。近年来,学校获批来华留学生教育资格,先后与日本及“一带一路”沿线克罗地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常年选派师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研修,尝试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拓展学校建设视角,丰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知识的专门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