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宁夏考生多少分能上浙江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浙江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浙江大学在宁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宁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浙江大学
2025年宁夏高考考生要想上浙江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611分左右(位次94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605分左右(位次376名左右)。
1、2024年浙江大学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20分(位次51),物理类为624分(位次173)。
2、2023年浙江大学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12分(位次62),物理类为603分(位次143)。
3、2022年浙江大学在宁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98分(位次50),物理类为584分(位次263)。
注:以上只是宁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浙江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浙江大学在宁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 | - | 496 |
2024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620 | 51 | 496 |
2023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612 | 62 | 488 |
2022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 | - | 487 |
2022 | 宁夏(历史类) | 本一 | 598 | 50 | 48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 | - | 432 |
2024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624 | 173 | 432 |
2024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644 | 65 | 432 |
2023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 | - | 397 |
2023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603 | 143 | 397 |
2023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621 | 68 | 397 |
2022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 | - | 412 |
2022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584 | 263 | 412 |
2022 | 宁夏(物理类) | 本一 | 612 | 69 | 412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宁夏高考多少分能上浙江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浙江大学简介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40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7390613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808.6万册。截至2023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学生67656人、国际学生5514人、教职工9557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全职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全职院士21人、文科资深教授1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0人。2022年,浙江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绝大多数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可喜进步。
浙江大学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位“八一勋章”获得者、1位全军挂像英模、5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位“最美奋斗者”和230余位两院院士等杰出典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主动服务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产出了以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势头强劲,《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敦煌学等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