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滨州医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滨州医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滨州医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滨州医学院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滨州医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99分左右(位次29774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91分左右(位次138763名左右)。
1、2024年滨州医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为503分(位次121579)。
2、2023年滨州医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6分(位次24861),物理类为486分(位次97194)。
3、2022年滨州医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12分(位次28944),物理类为481分(位次108024)。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滨州医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滨州医学院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96 | 24861 | 44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512 | 28944 | 4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03 | 121579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26 | 91400 | 465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86 | 97194 | 427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81 | 108024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滨州医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滨州医学院简介
滨州医学院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山东省省市共建高校、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原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3月独立建制为青岛医学院,1970年10月整体搬迁至山东省惠民地区行署驻地北镇办学,1974年11月设立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1981年9月改称北镇医学院,1983年3月随驻地更名为滨州医学院,2002年烟台校区投入使用。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药学科为优势,残疾人高等教育、康复高等教育为特色,医、理、工、管、教等多学科门类渗透融合、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医学院校。
学科专业 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儿科学、中医学、药学、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生物制药、智能医学工程等3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一流专业建设点25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临床医学致力于“卓越医生”培养和新医科建设,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获批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药学坚持走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发展之路,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口腔医学、护理学进入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前50%;学校进入软科中国医科实力A大学行列。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医学人文研究中心等8个,省市共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直属附属医院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2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课程2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1350人(含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370人;博士789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含外籍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4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9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4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