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中国传媒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中国传媒大学在江苏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传媒大学
2025年江苏高考考生要想上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611分左右(位次2386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95分左右(位次34331名左右)。
1、2024年中国传媒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4分(位次7093),物理类为590分(位次38211)。
2、2023年中国传媒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13分(位次2330),物理类为593分(位次37179)。
3、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在江苏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82分(位次2890),物理类为567分(位次37469)。
注:以上只是江苏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中国传媒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中国传媒大学在江苏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84 | 7093 | 478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606 | 2938 | 478 |
2024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608 | 2655 | 478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613 | 2330 | 474 |
2023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615 | 2114 | 474 |
2022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82 | 2890 | 471 |
2022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 | 594 | 1386 | 47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90 | 38211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94 | 34820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15 | 19694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15 | 19694 | 462 |
2024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25 | 14098 | 462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93 | 37179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96 | 34854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27 | 14617 | 448 |
2023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31 | 12572 | 448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67 | 37469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598 | 14350 | 429 |
2022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 | 602 | 12176 | 4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国传媒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196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71人,副高级职称616人,专任教师(含科研人员)1202人。学校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教授、专家和学者,110余人次入选国家和北京市各类重要人才项目,20余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人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校设立资深教授、白杨学者、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聘请众多大师、名家和学者担任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提升。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发起成立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建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