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考生多少分能上复旦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复旦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复旦大学在云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复旦大学
2025年云南高考考生要想上复旦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640分左右(位次419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641分左右(位次1569名左右)。
1、2024年复旦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52分(位次163),物理类为607分(位次6119)。
2、2023年复旦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38分(位次164),物理类为643分(位次1101)。
3、2022年复旦大学在云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661分(位次206),物理类为647分(位次1615)。
注:以上只是云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复旦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复旦大学在云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52 | 163 | 550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63 | 67 | 550 |
2024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65 | 59 | 55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38 | 164 | 53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44 | 112 | 530 |
2023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48 | 81 | 530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61 | 206 | 575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69 | 101 | 575 |
2022 | 云南(历史类) | 本一 | 672 | 80 | 57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07 | 6119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62 | 489 | 505 |
2024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67 | 341 | 50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43 | 1101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65 | 327 | 485 |
2023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68 | 270 | 48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47 | 1615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74 | 383 | 515 |
2022 | 云南(物理类) | 本一 | 678 | 290 | 51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云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复旦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2021年,学校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比首轮增加3个入选学科。
目前,复旦大学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2家筹建)。学校设有本科专业80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在校普通本科生15303人,研究生36690人(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大陆港澳台生),学历留学生2535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621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9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获得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767人,占师资队伍比重近21%。
学校建有上海数学中心、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观测台站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医学中心4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创新引智基地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卫健委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勤保障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4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5个;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中国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落户复旦。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高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