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考生多少分能上肇庆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肇庆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肇庆学院在广东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肇庆学院
2025年广东高考考生要想上肇庆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95分左右(位次4191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02分左右(位次143408名左右)。
1、2024年肇庆学院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9分(位次39478),物理类为495分(位次157241)。
2、2023年肇庆学院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96分(位次42285),物理类为497分(位次145798)。
3、2022年肇庆学院在广东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00分(位次41210),物理类为500分(位次142666)。
注:以上只是广东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肇庆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肇庆学院在广东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499 | 39478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0 | 38950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1 | 38574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5 | 35859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6 | 35022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7 | 34781 | 428 |
2024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11 | 32381 | 428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496 | 42285 | 433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496 | 42168 | 433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0 | 39505 | 433 |
2023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13 | 32133 | 433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0 | 41210 | 437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0 | 40928 | 437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4 | 38434 | 437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06 | 36793 | 437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13 | 31970 | 437 |
2022 | 广东(历史类) | 本科 | 514 | 31280 | 437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495 | 157241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495 | 156368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499 | 149860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2 | 143718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4 | 140590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6 | 137097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6 | 136602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8 | 134232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8 | 134624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9 | 115677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9 | 116542 | 442 |
2024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28 | 102219 | 442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497 | 145798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497 | 146720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497 | 146478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498 | 145500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8 | 130633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9 | 129448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4 | 121632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23 | 108889 | 439 |
2023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29 | 101831 | 439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0 | 142666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4 | 136129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4 | 137062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06 | 133523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0 | 127314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1 | 125670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12 | 123301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20 | 112382 | 445 |
2022 | 广东(物理类) | 本科 | 528 | 100693 | 44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广东高考多少分能上肇庆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肇庆学院简介
肇庆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城市肇庆(距广州90公里)。学校坐落于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中,与星湖山水相互呼应,尽显优美秀丽,堪称读书治学之佳境。学校前身是1970年创办的肇庆地区师范学校,1975年更名为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1977年更名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85年,西江大学与肇庆师范专科学校实行“两校一体”办学模式,开启综合性高等教育办学历程。1990年,肇庆师范专科学校撤销独立建制和校名,成为西江大学师范部。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西江大学和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省市共建的肇庆学院。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五十多年来,肇庆学院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谱写了一篇中国地方大学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华章,培养了22万多名各类优秀人才,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厚植地方历史文化底蕴,不忘扎根地方办学初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悠悠西江见证了岭南的沧桑和巨变,沉淀下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成就了西江流域两千年的辉煌。正是有西江流域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岭南文化的孕育下,肇庆学院弦歌不辍、执着追求,走出了一条曲折而通达的发展之路。学校励精图治、追求卓越,形成了“厚德、明智、博学、力行”的校训,传承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肇庆学院人精神,坚持“尊师敬道、育人务本,科创提质、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围绕“应用导向,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确立“上层次、扩容量,调结构、强特色,提质量、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学校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第四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节水型高校等称号。
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认真实施广东省新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基层组织体系,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学校大力打造党建品牌,推进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建立了“国家—省—市—校”四维一体的党建“双创”工作育人矩阵。学校入选“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共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等各级“双创”品牌25个、肇庆市“西江党旗红”基层党建品牌1个、肇庆市教育系统第三批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2个。学校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构建了思政育人的“大格局”,按照“学科专业学院制、生活社区书院制”的思路建成了七大书院,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社区育人质量。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形成了双向互动、创新驱动、文化浸润、实践育人的思政教育“砚园方案”,致力于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