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云南高考理科536分能上什么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7-28 11:08:41

2025年云南高考理科考生536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36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云南理科536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云南高考理科536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云南高考理科53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云南高考理科53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广西大学(公办)、天津外国语大学(公办)、西南科技大学(公办)、昆明理工大学(公办)、云南师范大学(公办),一共134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云南高考理工类536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云南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36分的院校一共有14所。其中公办院校14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4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广西大学(预科)公办理科本一536/30906
2024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外合作)公办理科本一536/30906
2024西南科技大学公办理科本一536/30906
2023华中师范大学(预科)公办理科本一536/23174
2023河海大学(中外合作)公办理科本一536/23174
2023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公办理科本一536/23174
2022天津外国语大学(非通用语种专业)公办理科本一536/29778
2022中南民族大学公办理科本一536/29778
在云南理科536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4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云南高考理科536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云南高考理科536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广西大学简介

广西大学坐落于素有“中国绿城”之称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一级学科38个,2023年招生本科专业67个,其中15个专业按7个大类招生。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广西一流学科,4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和生物与生物化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引智平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农村部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一批国家和部级科研平台,以及45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成员等。学校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282所高校及学术机构签署了学术合作交流协议,与东盟十国97所高校及学术机构合作交流密切。

2、天津外国语大学简介

天津外国语大学(简称“天津外大”、“天外”)是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中外求索,德业竞进”的校训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学校现有58个本科专业。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33(外语语种31个),中文、新闻学等文学类其他专业以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专业25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天津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获批国家级和天津市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一流本科建设课程28门;获批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4种。

3、华中师范大学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6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博士生导师600余人;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0余人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