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重庆高考历史类569分能上什么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8-03 18:28:29

2025年重庆高考历史类考生569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69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重庆历史类569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重庆高考历史类569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重庆高考历史类569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重庆高考历史类569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华南师范大学(公办)、华中农业大学(公办)、云南大学(公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办)、东北师范大学(公办),一共673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重庆高考文史类569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重庆市(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69分的院校一共有9所。其中公办院校9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9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华南师范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69/3880
2024华中农业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69/3880
2024云南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69/3880
2023兰州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69/2491
202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公办历史类本科569/2491
2023中国美术学院公办历史类本科569/2491
202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公办历史类本科569/2693
2022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69/2693
在重庆历史类569分可以上的大学(共9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重庆高考历史类56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重庆高考历史类569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华南师范大学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及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现有“三校区四校园”,包括广州校区石牌校园、大学城校园,佛山校区南海校园和汕尾校区滨海校园,总占地面积5328亩。学校设4个学部、38个学院、11个研究院(中心)。

  人才培养体系完备。下设53个人才培养单位,覆盖12个学科门类,共有97个本科专业,32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5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约13000人、博士研究生约1500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7门,省级以上一流本科课程185门。心理学、物理学获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物理学入选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学校是全国唯一同时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的师范大学。

2、华中农业大学简介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起点之一。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发展愿景: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50周年之际,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

3、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

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稳培引用”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3069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32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64人。有研究生导师2400人;在站博士后339人;临床医学教授123人、副教授262人。有两院院士(含兼职)2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神农青年英才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中国女科学家奖4人;甘肃省科技功臣奖1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3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06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6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0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75人;陇原青年英才37人。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