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考生多少分能上中国药科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中国药科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重庆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重庆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药科大学
2025年重庆高考考生要想上中国药科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550分左右(位次604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554分左右(位次31208名左右)。
1、2024年中国药科大学在重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71分(位次3667),物理类为579分(位次20676)。
2、2023年中国药科大学在重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49分(位次4142),物理类为549分(位次20383)。
3、2022年中国药科大学在重庆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61分(位次3421),物理类为556分(位次18111)。
注:以上只是重庆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中国药科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中国药科大学在重庆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重庆(历史类) | 本科 | 571 | 3667 | 428 |
2023 | 重庆(历史类) | 本科 | 549 | 4142 | 407 |
2022 | 重庆(历史类) | 本科 | 561 | 3421 | 41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 | 579 | 20676 | 427 |
2023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 | 549 | 20383 | 406 |
2022 | 重庆(物理类) | 本科 | 556 | 18111 | 41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重庆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国药科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中国药科大学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坐落于古都南京,始建于193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其中以药学、中药学学科为龙头的药学学科群建设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素有“中国生物医药人才摇篮”的美誉。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致力于建设以“药学+X”为牵引、“新药科”和“大药学”为特征,医药、农药、兽药融合发展,面向世界一流的“现代药学学科体系2.0”。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药学学科获评A+。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龙头学科药学和中药学继续保持优势,均取得优异成绩。截至2023年11月,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8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排名全球前1‰(万分之1.398),位列全球第18位、亚洲高校第1位。在2023 US News 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位列全球第7位。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学科排行中,学校药物化学学科位列全球第3位。在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校药学、中药学学科分别排名国内第1位、第2位,均进入“中国顶尖学科”。
学校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建设,重视学位论文质量,2022年度获评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江苏省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4篇、江苏省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论文入选数量较2021年翻番,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率高达50%,居全省第一。学校积极培育精品教学资源并取得丰硕成果,2022年度共入选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4门、优秀教材1门、优秀案例2篇;获评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课程3门、优秀教学案例3篇,省部级及以上优秀课程入选数量居全省前三。以MOOC标准建设校级精品在线课程8门,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11门、专业学位优秀教学案例8篇、精品教材8门;积极构筑研究生线上教学平台,6门优秀在线课程已在国内主流MOOC平台“学堂在线”上线;5门线上课程及1门教材上线国家研究生智慧教育平台,其中在线课程《药物创新导论》入选二十大“奋进新时代”国家主题成就展(全国仅55门)。推行导师上岗招生申请制,打破导师终身制;构建立体化导师培训体系,提升指导能力;开展“豪森”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评选,树立优秀导师典型。学校以实践基地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多元投入、产教融合、合作共赢的专硕培养新模式,构建基地培养质量控制全程信息化系统,2022年度新增校级示范基地15家、院级基地63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