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考生多少分能上云南大学?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云南大学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云南大学在黑龙江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黑龙江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大学
2025年黑龙江新高考考生要想上云南大学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33分左右(位次19402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87分左右(位次38558名左右)。
1、2024年云南大学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575分(位次2373),理科为548分(位次20357)。
2、2023年云南大学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35分(位次7239),理科为482分(位次18841)。
3、2022年云南大学在黑龙江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70分(位次6863),理科为487分(位次19111)。
注:以上只是黑龙江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云南大学,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云南大学在黑龙江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黑龙江(文科) | 本科 | 575 | 2373 | 410 |
2024 | 黑龙江(文科) | 本科 | 577 | 2267 | 410 |
2024 | 黑龙江(文科) | 本科 | 578 | 2204 | 410 |
2024 | 黑龙江(文科) | 本科 | 579 | 2156 | 410 |
2024 | 黑龙江(文科) | 本科 | 597 | 1315 | 410 |
2023 | 黑龙江(文科) | 本一A | 435 | 7239 | 430 |
2023 | 黑龙江(文科) | 本一A | 489 | 2554 | 430 |
2022 | 黑龙江(文科) | 本一A | 470 | 6863 | 463 |
2022 | 黑龙江(文科) | 本一A | 493 | 4532 | 463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黑龙江(理科) | 本科 | 548 | 20357 | 360 |
2024 | 黑龙江(理科) | 本科 | 558 | 17749 | 360 |
2024 | 黑龙江(理科) | 本科 | 565 | 16061 | 360 |
2024 | 黑龙江(理科) | 本科 | 576 | 13544 | 360 |
2024 | 黑龙江(理科) | 本科 | 583 | 12112 | 360 |
2024 | 黑龙江(理科) | 本科 | 597 | 9270 | 360 |
2024 | 黑龙江(理科) | 本科 | 606 | 7657 | 360 |
2023 | 黑龙江(理科) | 本一A | 482 | 18841 | 408 |
2023 | 黑龙江(理科) | 本一A | 520 | 11908 | 408 |
2022 | 黑龙江(理科) | 本一A | 487 | 19111 | 429 |
2022 | 黑龙江(理科) | 本一A | 514 | 12840 | 429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云南大学,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云南大学简介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学校有本科专业84个,其中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68个。有12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专业“菁英班”,10个专业“卓越班”,2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形成了以民族学、生态学、统计学、生物与生物医药、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区域国别研究为优势特色,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持续增长。现有院士12人(含双聘),长江、杰青、优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近80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4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