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高考物理类考生617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61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黑龙江物理类617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黑龙江高考物理类61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黑龙江高考物理类61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中山大学(公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办)、中南大学(公办)、湖南大学(公办)、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公办),一共876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黑龙江高考理工类617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黑龙江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17分的院校一共有12所。其中公办院校12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2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中山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617/5914 |
2024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617/5914 |
2024 | 中南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617/5914 |
202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外合作) | 公办 | 理科 | 本一A | 617/1649 |
2023 | 东南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A | 617/1649 |
2023 | 西北工业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一A | 617/1649 |
在黑龙江物理类61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2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黑龙江高考物理类61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黑龙江高考物理类617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中山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鲜亮红色基因、追求卓越品格和爱国奋斗精神。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近年来,中山大学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在加强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努力弥补工科短板,填补了农学、艺术学空白,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学校综合性办学优势和特色愈发凸显,学科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商务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的口碑。学校始终坚持和不断彰显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特色,毕业生因专业知识技能扎实、外语娴熟、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30万校友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世界上凡是有贸易往来的地方,就有贸大人的身影”。每年招生生源情况始终位居全国前列。现有在校学生1.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600余人,研究生5800余人,来华留学生2500余人。
3、西北工业大学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发起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弘扬“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校风,确定了“五个以”(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在扎根西部、献身国防的建设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领军人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铸国之重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担时代大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为武器装备研制、国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安全可控和西部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是连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重大贡献奖”的唯一高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和表彰奖励。今天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上续写新的辉煌。
学校创新引育机制,师资力量雄厚。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根本理念,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设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发展和创新的评价体系;优化实施“翱翔人才计划”,构建特色化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助力青年人才成长;完善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责任导师制”,为青年人才规划路径;设立人才特区,搭建人才集聚平台,拓展新兴交叉学科方向人才布局,支撑高端人才发展;建立健全人才成长生态体系,打造优质基础教育,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学校汇聚了一支由300余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包括全时两院院士10人、长江学者4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团队33个,国家级青年人才1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