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高考物理类考生526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26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江苏物理类526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江苏高考物理类52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江苏高考物理类52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江苏大学(公办)、江苏师范大学(公办)、川北医学院(公办)、广西师范大学(公办)、郑州轻工业大学(公办),一共612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江苏高考理工类526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江苏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26分的院校一共有58所。其中公办院校58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58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4 | 江苏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6/111412 |
2024 | 江苏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6/111412 |
2024 | 江苏师范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6/111412 |
2023 | 浙江工商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6/101268 |
2023 | 合肥学院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6/101268 |
2023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6/101268 |
2022 | 南京工业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6/80351 |
2022 | 徐州医科大学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6/80351 |
2022 | 浙大城市学院 | 公办 | 物理类 | 本科 | 526/80351 |
在江苏物理类526分可以上的大学(共58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江苏高考物理类526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江苏高考物理类526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合肥大学简介
合肥大学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由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承宗先生任首任校长,创办伊始即实行本科招生。学校实行的“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后勤社会化”办学模式,是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创举,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为合肥学院。2018年,学校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11月30日,教育部正式同意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
近五年,学校科研与服务地方经费连创新高,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117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6项,获授权专利1032项,连续8年进入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2022年1—10月,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位列在皖高校第9位、合同数位列第10位。
2、南京工业大学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牵头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现有教职工33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1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182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384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43个。
3、浙大城市学院简介
兴学源起。浙大城市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为创建于1999年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20年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超常规支持浙大城市学院十年创百强跨越发展。
办学规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毗邻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校园占地1027亩,校舍面积51万余平方米。设有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等13个学院和浙大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36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经、法、文、历史、理、工、医、管、艺术等九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生1150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名,与浙江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330余名。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40余人。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引才计划和国家重要人才项目入选者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39人,专任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比近50%,博士学位占比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