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高考物理类考生357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357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吉林物理类357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一、吉林高考物理类35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吉林高考物理类357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内蒙古农业大学(公办),一共1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吉林高考理工类357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吉林省(理工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357分的院校一共有9所。其中公办院校5所,民办院校4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9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 | 院校 | 属性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位次 |
---|---|---|---|---|---|
2023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二A | 357/46416 |
2023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二A | 357/46416 |
2022 | 东北石油大学(B)(蒙古语授课) | 公办 | 理科 | 本一B | 357/56625 |
2022 | 吉林工商学院(B) | 公办 | 理科 | 本二B | 357/56625 |
2022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 公办 | 理科 | 本二A | 357/56625 |
在吉林物理类357分可以上的大学(共9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以上吉林高考物理类35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吉林高考物理类357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广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办学基础为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建校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25个国家或地区的94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交换访学、进修合作关系,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加强文化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东北石油大学简介
东北石油大学(原名东北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1978年被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是黑龙江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是省部共建高校,是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创新人才引育模式,以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现有教职工2143人,其中专任教师141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1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90人,博士学位 665人、硕士学位 652人。全职院士2人,双聘院士6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项目)获得者17人次;龙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等省级人才计划(项目)获得者89人次;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模范教师等教师荣誉获得者24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9个。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2人。
3、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简介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滇西大”)是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5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滇西大作为新型的普通公办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滇西大充分嫁接教育部直属“985”“211”重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云南大学及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大学等多所高校全方位的支持,部属高校挂职干部人才、银龄教师等广泛参与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与普洱茶集团、东方金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物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立体化培养。多渠道补充人员队伍力量,注重调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实现从无到有、高起点、高速度发展。部省属高校组团借力借脑式对口帮扶派出挂职干部人才到学校指导工作,引领各项工作规范化开展。聘请银龄教师、特聘教师深入一线教研,通过“传、帮、带”,变“输血”为“造血”。引进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应用型研究人才24人。14名青年教师通过定向培养攻读博士学位。总部教职工从筹建初期的4人增加到375人(含事业编、非事业编教职工),博士从1人增加到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从2人增加到45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