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山西高考文科526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4-08 08:01:17

2025年山西高考文科考生526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26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山西文科526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山西高考文科526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山西高考文科52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山西高考文科526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北京交通大学(公办)、浙江理工大学(公办)、延边大学(公办)、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中外/港澳)、中国戏曲学院(公办),一共65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山西高考文史类526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山西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26分的院校一共有16所。其中公办院校15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6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北京交通大学公办文科本一A526/6339
2024浙江理工大学(B)公办文科本一B526/6339
2024延边大学(A1)公办文科本一A1526/6339
2023湘潭大学公办文科本一A526/3052
202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办文科本一A526/3052
202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B)公办文科本一B526/3052
2022华侨大学(B)公办文科本一B526/5280
2022中北大学公办文科本一A526/5280
2022长春中医药大学(B)公办文科本一B526/5280
在山西文科526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6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山西高考文科526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山西高考文科526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湘潭大学简介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学院、教学部,学科覆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艺等9大门类,数学学科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5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8个学科进入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世界一流培育学科,13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1个、省级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2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8个,1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近年来国家级项目立项成绩突出,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30名左右;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科论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量和综合指数进入全国高校前3%;7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名单(CTTI)。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部省级以上奖励120余项。建有院士工作站、创新研究院等高层次产学研基地,近五年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600余项,授权专利2918件。

2、中北大学简介

中北大学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双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创办于1941年,前身是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

近3年来,共承担各类项目3956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66项,其中主持国家千万元级以上项目34项。科研经费共计30.62亿元,其中2023年科研经费达11.38亿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12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00余部。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重大武器型号、海洋领域等,共有70多项成果应用于神舟”、“嫦娥”、“天宫”、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动车组、计算机国产化替代、智慧医疗、智慧冬奥等国家重大项目工程。

3、长春中医药大学简介

学校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始终恪守“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10万余名,校友遍及海内外。学校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