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考生多少分能上楚雄师范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楚雄师范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楚雄师范学院在湖南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湖南新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楚雄师范学院
2025年湖南新高考考生要想上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60分左右(位次43763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47分左右(位次156117名左右)。
1、2024年楚雄师范学院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75分(位次36096),理科为448分(位次155947)。
2、2023年楚雄师范学院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63分(位次36799),理科为446分(位次135899)。
3、2022年楚雄师范学院在湖南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为482分(位次37001),理科为450分(位次124299)。
注:以上只是湖南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楚雄师范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楚雄师范学院在湖南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文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文科) | 本科 | 475 | 36096 | 438 |
2024 | 湖南(文科) | 本科 | 478 | 34594 | 438 |
2024 | 湖南(文科) | 本科 | 480 | 33674 | 438 |
2023 | 湖南(文科) | 本科 | 463 | 36799 | 428 |
2023 | 湖南(文科) | 本科 | 465 | 35729 | 428 |
2023 | 湖南(文科) | 本科 | 466 | 35203 | 428 |
2023 | 湖南(文科) | 本科 | 466 | 35203 | 428 |
2022 | 湖南(文科) | 本科 | 482 | 37001 | 451 |
2022 | 湖南(文科) | 本科 | 483 | 36363 | 451 |
2022 | 湖南(文科) | 本科 | 484 | 35722 | 451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理科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湖南(理科) | 本科 | 448 | 155947 | 422 |
2023 | 湖南(理科) | 本科 | 446 | 135899 | 415 |
2023 | 湖南(理科) | 本科 | 446 | 135899 | 415 |
2023 | 湖南(理科) | 本科 | 450 | 131544 | 415 |
2022 | 湖南(理科) | 本科 | 450 | 124299 | 414 |
2022 | 湖南(理科) | 本科 | 452 | 122110 | 414 |
2022 | 湖南(理科) | 本科 | 452 | 122110 | 414 |
2022 | 湖南(理科) | 本科 | 453 | 121010 | 414 |
2022 | 湖南(理科) | 本科 | 457 | 116456 | 414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湖南高考多少分能上楚雄师范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楚雄师范学院简介
楚雄师范学院是云南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学校办学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936年成立的省立镇南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师范教育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楚雄市,距云南省会昆明100余公里,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秉承人才强校理念,大力引进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785人,其中专任教师654人,教授74人、副教授184人,博士84人。硕士45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兴滇英才”产业创新人才1人,“兴滇英才”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兴滇英才青年人才5人,省卓越青年教师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2人,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兴楚科技领军人才4人,州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0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6人。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壮大,从2013年起先后与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目前有博导1人、硕导47人,累计联合培养研究生50余名。
国际合作方面,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新加坡等国家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人员互访、学生交流、科研合作、合作办学等方式开拓办学视野,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国内合作方面,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与地方合作方面,学校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属地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在“融入”与“服务”过程中,实现“合作共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