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甘肃高考历史类584分能上哪些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3-09 16:39:09

2025年甘肃高考历史类考生584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84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甘肃历史类584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甘肃高考历史类584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甘肃高考历史类58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甘肃高考历史类584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北京交通大学(公办)、苏州大学(公办)、北京科技大学(公办)、中央民族大学(公办)、华中师范大学(公办),一共753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甘肃高考文史类584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甘肃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84分的院校一共有10所。其中公办院校10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0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北京交通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84/1309
2024苏州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84/1309
2024北京科技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84/1309
2023北京理工大学公办文科本一584/352
在甘肃历史类584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0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甘肃高考历史类584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甘肃高考历史类584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苏州大学简介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航天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未来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4586亩,建筑面积166万余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拥有丰富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225万余册。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2018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2021-2022版)来源期刊。

2、北京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本部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全校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99.68万平方米。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共建),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共建),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安全监管监察科技支撑工程,4个国家能源局“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含共建),7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特别是,学校作为首个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建成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组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图书馆实体馆藏258.3万余册(件)。定期出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工程科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金属世界》《粉末冶金技术》《思想教育研究》《Materials Genome Engineering Advances》(《材料基因工程前沿(英文)》)《Green and Smart Mining Engineering》(《绿色与智能矿业工程(英文)》)等重要学术刊物。

3、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线电专家、经济专家李强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三全育人”,构建“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寰宇+”(“SPACE+X”)计划,全力构建智慧教育视域下全人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品格的领军领导人才,人才培养整体水平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建设未来精工技术学院,着力培养具有批判性、颠覆性和创新性思维的领军领导拔尖人才。开设协和医班、“李泽湘双创班”,持续打造人才培养特区。涌现出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未来女科学家”获得者等优秀学生榜样。大学生足球队加冕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十一冠王”。学校理科类生源质量稳居全国“双一流”高校前十,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始终保持在全国高校第一梯队。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