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5福建高考历史类599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4-11-08 07:22:19

2025年福建高考历史类考生599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599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福建历史类599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福建高考历史类599分能上什么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福建高考历史类599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福建高考历史类599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天津大学(公办)、吉林大学(公办)、西南政法大学(公办)、西南财经大学(公办)、东北师范大学(公办),一共755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福建高考文史类599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福建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599分的院校一共有12所。其中公办院校12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12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天津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99/1354
2024吉林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99/1354
2024吉林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99/1354
2023电子科技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99/1719
2023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99/1719
2023兰州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99/1719
2022华南理工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99/1292
2022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599/1292
在福建历史类599分可以上的大学(共12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福建高考历史类599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福建高考历史类599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电子科技大学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

学校大力实施学科提升战略,扎实推进理工深度融合,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5个。

2、北京外国语大学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在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是教育部直属、首批“211工程”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国际论坛》《外语教育研究前沿》4种CSSCI来源刊物,《国际汉学》《中国俄语教学》等2种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出版其他中文学术期刊7种;主办ESCI英语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中国应用语言学)及其他多语种期刊共12种,覆盖英、法、西、阿、俄、德、葡等7个语种。学校有全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出版基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

学校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政府绩效治理、应急管理、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2个、参与共建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2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1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高校残疾人事业研究基地1个,老龄科研基地1个,中国梦研究中心1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