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考生多少分能上青岛黄海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青岛黄海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青岛黄海学院在四川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岛黄海学院
2025年四川高考考生要想上青岛黄海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75分左右(位次6033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32分左右(位次225146名左右)。专科批:历史类预估需229分左右(位次197308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237分左右(位次298781名左右)。
【本科批】
1、2024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6分(位次60118),物理类为470分(位次179142)。
2、2023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73分(位次63251),物理类为434分(位次188698)。
3、2022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四川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66分(位次74577),物理类为426分(位次186000)。
【专科批】
1、2024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四川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57分(位次192908),物理类为231分(位次299227)。
2、2023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四川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228分(位次211078),物理类为236分(位次289306)。
3、2022年青岛黄海学院在四川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150分(位次215464),物理类为150分(位次284053)。
注:以上只是四川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青岛黄海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青岛黄海学院在四川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本二 | 476 | 60118 | 457 |
2024 | 四川(历史类) | 专科 | 257 | 192908 | 150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本二 | 473 | 63251 | 458 |
2023 | 四川(历史类) | 专科 | 228 | 211078 | 150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本二 | 466 | 74577 | 466 |
2022 | 四川(历史类) | 专科 | 150 | 215464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470 | 179142 | 459 |
2024 | 四川(物理类) | 专科 | 231 | 299227 | 150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434 | 188698 | 433 |
2023 | 四川(物理类) | 专科 | 236 | 289306 | 150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本二 | 426 | 186000 | 426 |
2022 | 四川(物理类) | 专科 | 150 | 284053 | 15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青岛黄海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青岛黄海学院简介
青岛黄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设有国际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影视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大数据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14个教学单位。现开设67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高校。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建筑面积88.3万㎡。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建有智能制造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大数据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设计与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教育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等8个实验教学中心;建有校内各类实验室248个,校企工作室13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7个;学校馆藏图书295万余册。
近年来,学校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赋能专业建设,打造13大教学科研平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1项,市厅级课题246项;组织开展校级课题289项;公开发表论文4292篇;获得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675项。获批省级科研平台5个,建设校级科研平台37个。承办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变革与院校研究专业化学术研讨会,受到与会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