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广东高考历史类373分能上哪些专科学校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公办民办大学)

更新时间:2025-09-06 16:04:41

2025年广东高考历史类考生373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373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广东历史类373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广东高考历史类373分能上哪些专科学校(近三年可以报考的公办民办大学)

一、广东高考历史类37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广东高考历史类373分能上的好大学有(专科批):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公办)、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公办)、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公办),一共404所专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广东高考文史类373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广东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373分的院校一共有40所。其中公办院校35所,民办院校5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4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历史类专科373/151392
2024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历史类专科373/151073
2024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历史类专科373/151337
2023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公办历史类专科373/164811
2023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民办历史类专科373/164638
2023广东理工学院民办历史类专科373/164019
2022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历史类专科373/167790
2022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公办历史类专科373/167755
2022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历史类专科373/167533
在广东历史类373分可以上的大学(共40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广东高考历史类373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广东高考历史类373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创建于1996年。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十五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之一,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2022年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具备招收留学生资格。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肇庆市。学校拥有星湖和大旺两个校区,星湖校区毗邻肇庆七星岩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大旺校区位于肇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坚持立足肇庆、服务广东、辐射大湾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根据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需要,以核心课程为主干,构建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的“三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训并重的协同育人机制。以岗位能力目标为驱动,以课程建设为载体,通过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粤嵌产业学院”“小鹏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等11个产业学院,推行教师“双师型”和学生“双证书”制,不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逐年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搭建了大学生创业教学、创业培训、创业孵化三级平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累计为社会输送10余万名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2017年、2019年学校分别荣获广东省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二等奖。

2、广东理工学院简介

广东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2004年设立的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依据《教育部关于同意在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建立广东理工学院的函》(教发函〔2014〕124号),学校更名为广东理工学院,同年,首批设置的5个本科专业招收第一届学生。2018年,学校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取得较好进展。获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肇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肇庆市重点学科1个。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

3、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隶属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是一所培养交通运输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学校。

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西交通运输事业能力,构建了“省-厅-校”三级技术研发平台,校企共建广西水下破岩工程研究中心、汽车机电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新一代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智慧建管养技术及产业化创新联合体等省部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13个,打造中国—东盟(广西)交通运输教育培训中心等8个培训平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