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广东高考历史类630分能上哪些大学2025(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更新时间:2025-04-26 17:14:03

2025年广东高考历史类考生630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有哪些630分左右可以报考的公办或者民办的本科院校及专科学校?以下为近三年在广东历史类630分录取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

广东高考历史类630分能上哪些大学(近三年可以报考的院校)

一、广东高考历史类630分能上的好大学有哪些?

广东高考历史类630分能上的好大学有(本科批):同济大学(公办)、厦门大学(公办)、南开大学(公办)、吉林大学(公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办),一共759所本科批次大学可以上。

更多院校,详见如下汇总名单或查询赶考生AI高考志愿系统,供2025年考生报考参考!

二、广东高考文史类630分能上的大学名单一览表(近三年)

2024-2022年各大学在广东省(文史类)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在630分的院校一共有3所。其中公办院校3所,民办院校0所,本科批次学校招生3所,大专及专科批次学校招生0所。

年份院校属性科目批次最低分/位次
2024同济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630/568
2024厦门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630/558
2023南开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630/846
2023厦门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630/820
2023厦门大学公办历史类本科630/804
在广东历史类630分可以上的大学(共3所),更多及专业详见: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注:以上广东高考历史类630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院校名单,仅供参考!实际填报,可使用赶考生AI高考志愿填报助手进行模拟推荐稳进的大学,更科学且不浪费分数!

三、广东高考历史类630分能报考的院校简介

1、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的100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100年;

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2、厦门大学简介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构建高水平国际化办学新格局。已与境外270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54所世界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牵头发起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学校贯彻落实中央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打造台湾师生登陆“第一家园”,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已在五大洲12个国家建设14所孔子学院、1所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42所附属孔子课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孔子学院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之一。2013年9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获批建设,成为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由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的海外分校,被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已开设23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专业、6个博士专业,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校生71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3、南开大学简介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学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南开特色“公能”素质教育体系。学校有在籍学生34806人,其中本科生17339人、硕士研究生11863人、博士研究生5604人。有本科专业8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不在一级学科覆盖下的二级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6个,“强基计划”专业7个,各类国家级实验教学、教材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等基地平台10余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9门,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9人,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8项。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