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之后,新的大学联盟N9,要来了!!
近日,在深圳理工大学举办的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上,与会高校代表、专家学者对建立新型研究型大学N9(New University)联盟展开了讨论。

9所新型大学将成立N9联盟
据介绍,联盟定位为“虚拟大学”,通过师生交流、学分互换、共建科研平台等方式实现资源互通,在教学模式、科研创新等方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表示,“我们目前希望有9所高校可以建立联盟,在教育、访问、访学、人才培养方面紧密结合,变成一个虚拟大学,覆盖中国经济活动最强的地区。”
目前N9联盟高校的成员有: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康复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8所已明确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位的高校,加上深圳技术大学组成。
是否对标C9联盟?
N9联盟是否要跟C9联盟“掰手腕”?西湖大学副校长程建军回应道,“我们并不是要跟中国已有的名牌大学‘掰手腕’。可以把我们看成中国3000所大学的侦察兵、排头兵,在教学、科研、产业化、国际化方面形成好的经验,给它们做参考。”
C9联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塔尖力量”,历经数十年积淀,在基础学科研究、学术传统传承、国际声誉积累等方面形成了难以替代的优势,其近期推进的AI赋能研究生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改革(如南京大学的“AI+人才培养”、西安交大的科技创新港建设),也展现出传统顶尖高校的自适应能力。
而N9联盟的核心定位是“侦察兵与排头兵”,其“第四代大学”的基因与C9的发展逻辑存在本质差异。因为C9以综合型、学术型为核心特质,承担着基础研究突破与顶尖人才储备的使命。
N9联盟则以“使命驱动”为导向,聚焦产业需求与新兴领域,如深圳技术大学专攻“卡脖子”技术攻关,康复大学针对性布局老龄化社会急需的康复学科。
这种定位差异决定了两者并非竞争关系,N9的探索反而可能为C9提供改革参照,例如其跨校资源共享模式可为C9深化校际合作提供新思路。
关于9所联盟高校:
此次拟组建N9联盟的参与高校均为新型研究型大学,虽然建校历史相对较短,但普遍具有“高起点、小规模、国际化”等办学特点,开设学科也多数聚焦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一起来看看他们各自的办学特色!
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是位于深圳的一所高起点、创新型公立研究型大学,创立于2010年,2022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数学学科为“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以理、工、医为主体,拓展商科与人文社科,2025年新增人工智能、口腔医学专业,强化前沿领域布局,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三个学科进入了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学校2025年在川采用综合评价模式招生,按考生综合成绩(满分100分)择优录取,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60%,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机试25%、面试5%),高中平时成绩占10%(综合素质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7%)。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以“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为办学定位,聚焦研究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校学科设置紧扣国家战略需求,覆盖物理、化学、材料、生物、信息等领域。人才培养上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原则,突出通识教育与科研实践融合,着力培育从事科学发现与高技术创新的拔尖人才。学校2025年在川招生主要采用综合评价的形式,学校将考生“校园开放日”成绩与其高考成绩相加后,与其他报考学校但未获得“校园开放日”成绩的考生共同排序,择优录取。
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2018年正式获批设立,秉持“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办学定位。学校聚焦基础前沿科学研究,以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为核心架构,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等8个本科专业,重点建设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8个一级学科及2个交叉学科。
深圳理工大学
深圳理工大学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高等学校,以理、工、医为核心学科方向,聚焦生命健康、智能工程、先进制造等前沿领域,构建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2025年学校首次在川招生,均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进行录取,所有学生大一不分专业,全员实行“4+1”教学;大二根据每一个人的兴趣自由选择专业;大三再根据兴趣与特长,进一步按学术轨、工程轨或创业轨进行分轨培养,以全新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康复大学
康复大学是位于青岛的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由山东省主办,教育部、中国残联等共同支持建设,2024年6月正式成立,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高校。学校构建以康复科学为核心,医学、理学、工学为主干,多学科交叉的“大康复”体系,开设康复物理治疗、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神经科学、智能医学工程等专业及方向。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是2025年获批设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学校聚焦新能源与高端制造领域,背靠福耀集团、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科研实践教育”相融合的培养体系,实施本博贯通培养与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强调“通专融合”与个性化发展,学生可自由选择专业、构建跨学科知识结构,科研资源全面向学生开放,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强化创新能力。
大湾区大学
大湾区大学是广东省政府举办、东莞市政府投入保障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主校区位于东莞松山湖,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研究型高校,聚焦大湾区科创发展需求。学校构建“学校+大科学装置+龙头企业”的科教产合作共同体,与华为及其上下游20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2025年首批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是2025年获批设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总投资460亿元,聚焦芯片、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学校以韦尔半导体为产业基石,与华为、小米等企业构建生态合作网络,定向培养芯片设计等紧缺人才,学科设置紧扣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目标建成世界一流的特色型高等学府,为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核心人才支撑。
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是深圳市属公办本科高校,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聚焦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需求,构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立足“技术立校、产业融合”理念,与深圳重点产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推行“双导师制”,强化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