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最新排名多少?
1、扬州大学在2025年的校友会全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4名,在江苏省内高校中排名第10名,在全国综合类高校中排名第37名。
2、从世界大学排名来看,扬州大学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处于301-400位,2024-2025年U.S.News世界排名为第880位。
一:扬州大学排名一览表(国内高校排名)
以下数据是赶考生根据校友会2025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整理而成的。由于各个排名机构的评价标准各有不同,所以扬州大学在该排行榜中的排名结果可能会与大家自身的认知存在差异,仅供参考。
1、扬州大学全国大学排名
在全国高校排名中,扬州大学排名第64位,属于中国一流大学的办学层次。其综合实力弱于宁波大学,强于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全国排名 | 院校 | 省市 | 类型 | 星级 | 办学层次 |
---|---|---|---|---|---|
64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 | 农林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64 | 宁波大学 | 浙江 | 综合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64 | 扬州大学 | 江苏 | 综合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64 |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河南 | 军事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67 | 南京林业大学 | 江苏 | 农林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2、扬州大学省内大学排名
在江苏省内高校排名中,扬州大学处于江苏本省大学第10位,排名低于河海大学,但高于南京林业大学。
省内排名 | 院校 | 地市 | 类型 | 办学层次 | 全国排名 |
---|---|---|---|---|---|
8 | 南京师范大学 | 南京市 | 综合 | 中国一流大学 | 52 |
9 | 河海大学 | 南京市 | 理工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63 |
10 | 扬州大学 | 扬州市 | 综合 | 中国一流大学 | 64 |
11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市 | 农林 | 中国一流大学 | 67 |
12 |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市 | 综合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75 |
3、扬州大学综合类大学排名
在全国综合类高校排名中,扬州大学位列第37名,排名低于宁波大学,排在西北大学之上。
综合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省市 | 办学层次 | 全国排名 |
---|---|---|---|---|
35 | 燕山大学 | 河北 | 中国一流大学 | 61 |
36 | 宁波大学 | 浙江 | 中国一流大学 | 64 |
37 | 扬州大学 | 江苏 | 中国一流大学 | 64 |
38 | 西北大学 | 陕西 | 中国一流大学 | 69 |
39 | 上海大学 | 上海 | 中国一流大学 | 69 |
二:扬州大学排名一览表(世界大学排名)
在全球国际大学排名中,不同评级机构对扬州大学排名存在较大差距。2024年,扬州大学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为301-400名。2024-2025年,U.S.News世界排名为880名。
评级机构 | 院校 | 年份 | 世界排名 |
---|---|---|---|
U.S.NEWS(美国) | 扬州大学 | 2024-2025 | 880 |
ARWU(软科) | 扬州大学 | 2024 | 301-400 |
三:扬州大学简介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拥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1个,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0个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研究院(基地)7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个。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800多项,年科技总经费11.9亿多元,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7项、何梁何利基金奖3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项。研制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获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连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2项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十三五”以来,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7项(第一完成单位5项),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全覆盖”;获得部省级自然科学类成果奖152项(第一完成单位),其中一等奖16项,人文社科类部省级成果奖105项(第一完成单位),其中一等奖2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