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最新排名多少?
1、西北工业大学在2025年的校友会全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3名,在陕西省内高校中排名第2名,在全国理工类高校中排名第3名。
2、从世界大学排名来看,西北工业大学2025年QS世界排名位于547位,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处于101-150位,2024-2025年U.S.News世界排名为第253位。
一:西北工业大学排名一览表(国内高校排名)
以下数据是赶考生根据校友会2025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整理而成的。由于各个排名机构的评价标准各有不同,所以西北工业大学在该排行榜中的排名结果可能会与大家自身的认知存在差异,仅供参考。
1、西北工业大学全国大学排名
在全国高校排名中,西北工业大学排名第23位,属于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层次。其综合实力弱于天津大学,强于北京理工大学。
全国排名 | 院校 | 省市 | 类型 | 星级 | 办学层次 |
---|---|---|---|---|---|
21 | 东南大学 | 江苏 | 综合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2 | 天津大学 | 天津 | 综合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3 | 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 | 理工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4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 理工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5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 | 综合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2、西北工业大学省内大学排名
在陕西省内高校排名中,西北工业大学处于陕西本省大学第2位,排名低于西安交通大学,但高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省内排名 | 院校 | 地市 | 类型 | 办学层次 | 全国排名 |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安市 | 综合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5 |
2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市 | 理工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3 |
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安市 | 理工 | 中国一流大学 | 43 |
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咸阳市 | 农林 | 中国一流大学 | 54 |
3、西北工业大学理工类大学排名
在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中,西北工业大学位列第3名,排名低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在北京理工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省市 | 办学层次 | 全国排名 |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4 |
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9 |
3 | 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3 |
4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4 |
5 | 上海科技大学 | 上海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6 |
二:西北工业大学排名一览表(世界大学排名)
在全球国际大学排名中,不同评级机构对西北工业大学排名存在较大差距。2025年,西北工业大学QS世界排名为547名。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为101-150名。2024-2025年,U.S.News世界排名为253名。
评级机构 | 院校 | 年份 | 世界排名 |
---|---|---|---|
QS(英国) | 西北工业大学 | 2025 | 547 |
U.S.NEWS(美国) | 西北工业大学 | 2024-2025 | 253 |
ARWU(软科) | 西北工业大学 | 2024 | 101-150 |
三:西北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办学资源富集,学科特色鲜明。现有学生37000余名,教职工41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5个学院和1个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拥有72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学/生态学和农业科学11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进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械、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人文社科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坚持内培外引,师资力量雄厚。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设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发展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完善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实施“翱翔人才计划”,构建特色化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持续提升青年教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实施“翱翔团队计划”,通过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精准支持,促进团队“培育大人才、构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设立人才特区,聘请全球优秀学者,开展前沿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千方百计帮助教师成功,打造优质基础教育,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学校汇聚了一支由360余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包括全时两院院士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69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85人,以及一大批行业领域专家、型号总师等国家级专家。现有国家级创新团队33个。2023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