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最新排名多少?
1、哈尔滨医科大学在2025年的校友会全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03名,在黑龙江省内高校中排名第6名,在全国医药类高校中排名第7名。
2、从世界大学排名来看,哈尔滨医科大学2024-2025年U.S.News世界排名为第1030位。
一:哈尔滨医科大学排名一览表(国内高校排名)
以下数据是赶考生根据校友会2025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整理而成的。由于各个排名机构的评价标准各有不同,所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在该排行榜中的排名结果可能会与大家自身的认知存在差异,仅供参考。
1、哈尔滨医科大学全国大学排名
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哈尔滨医科大学排名第103位,属于中国一流大学的办学层次。其综合实力弱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强于湘潭大学。
全国排名 | 院校 | 省市 | 类型 | 星级 | 办学层次 |
---|---|---|---|---|---|
102 | 山东农业大学 | 山东 | 农林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3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 | 理工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3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黑龙江 | 医药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104 | 湘潭大学 | 湖南 | 综合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4 | 南京医科大学 | 江苏 | 医药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哈尔滨医科大学省内大学排名
在黑龙江省内高校排名中,哈尔滨医科大学处于黑龙江本省大学第6位,排名低于黑龙江大学,但高于哈尔滨师范大学。
省内排名 | 院校 | 地市 | 类型 | 办学层次 | 全国排名 |
---|---|---|---|---|---|
4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市 | 农林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8 |
5 | 黑龙江大学 | 哈尔滨市 | 综合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1 |
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哈尔滨市 | 医药 | 中国一流大学 | 103 |
7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哈尔滨市 | 师范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45 |
8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哈尔滨市 | 理工 | 区域一流大学 | 165 |
3、哈尔滨医科大学医药类大学排名
在全国医药类高校排名中,哈尔滨医科大学位列第7名,排名低于天津医科大学,排在南京医科大学之上。
医药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省市 | 办学层次 | 全国排名 |
---|---|---|---|---|
5 | 陆军军医大学 | 重庆 | 中国一流大学 | 90 |
6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1 |
7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黑龙江 | 中国一流大学 | 103 |
8 | 南京医科大学 | 江苏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4 |
9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5 |
二:哈尔滨医科大学排名一览表(世界大学排名)
在全球国际大学排名中,不同评级机构对哈尔滨医科大学排名存在较大差距。2024-202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U.S.News世界排名为1030名。
评级机构 | 院校 | 年份 | 世界排名 |
---|---|---|---|
U.S.NEWS(美国)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2024-2025 | 1030 |
三:哈尔滨医科大学简介
学校设18个二级院部和8个事业单位。附属医院9所,其中直属医院5所。有教职工18312人(其中大庆校区503人),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16364人(其中大庆校区8254人),研究生885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16人,硕士研究生6739人),留学生26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51人次,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8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龙江学者”36人,享受黑龙江省特殊津贴30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3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41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6个。
学校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本科专业3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21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4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1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9个,临床医学进入前1‰学科。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8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3个,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一流本科课程54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