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新中国大学排名:陕西中医药大学全国综合排名第516名,在陕西省内高校排名第23名,在全国医药类高校中排名第56名。
注:每个排名机构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都不相同,因此陕西中医药大学排名全国第几名结果可能会与自己的认知结果存在差异,仅作参考。
一:陕西中医药大学排名一览表2024(全国大学排名)
在全国高校排名中:陕西中医药大学排在川北医学院之上,仅次于滨州学院,全国大学排行第516位。
全国排名 | 院校 | 省市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514 | 洛阳师范学院 | 河南 | 综合 | 省属 |
515 | 滨州学院 | 山东 | 综合 | 省属 |
516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陕西 | 医药 | 省属 |
517 | 川北医学院 | 四川 | 医药 | 省属 |
518 | 大连民族大学 | 辽宁 | 民族 |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二:陕西中医药大学排名一览表2024(省内高校排名)
在陕西省内高校排名:陕西中医药大学仅次于西藏民族大学,陕西省内大学排第23位,排在陕西理工大学之上。
省内排名 | 院校 | 省市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2 | 西藏民族大学 | 陕西 | 民族 | 省重点 |
23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陕西 | 医药 | 省属 |
24 | 陕西理工大学 | 陕西 | 理工 | 省属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三:陕西中医药大学排名一览表2024(医药类高校排名)
在医药类高校排行中:陕西中医药大学排在川北医学院之上,仅次于皖南医学院,医药类大学排名第56位。
医药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
55 | 皖南医学院 | 安徽 | 省属 |
56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陕西 | 省属 |
57 | 川北医学院 | 四川 | 省属 |
更多2023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陕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69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中西医并重,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科类院校。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0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110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13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00余名、兼职博士生导师43名、博士后导师8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黑龙江、浙江、辽宁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国家青年岐黄学者8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3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教师59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4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个人)2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21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5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近7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开拓海外,为国家培育了10余万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现开设27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医、理、工、文、管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中药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汉语国际教育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554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388人,本科生13078人,留学生80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2个,建有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2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