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华中农业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5-05-20 10:39:47

华中农业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华中农业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2024年华中农业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华中农业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

在湖北(本省):

华中农业大学2024年在湖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69分、物理类583分。

在外省(市):

1、在四川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94分、历史类578分。

2、在辽宁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85分、物理类588分。

3、在北京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577分。

4、在天津市(本科A)最低录取分数线:594分。

5、在安徽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73分、历史类582分。

二、华中农业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安徽(本科)物理类573465108
历史类582462120
北京(本科)综合类577434143
重庆(本科)历史类569428141
物理类581427154
福建(本科)历史类572431141
物理类599449150
甘肃(本科)物理类538370168
历史类569421148
广东(本科)历史类575428147
物理类581442139
广西(本科)物理类481371110
历史类560400160
贵州(本科)物理类546380166
历史类578442136
海南(本科)综合类654483171
河北(本科)物理类52844880
历史类590449141
河南(本一)理科5135112
文科56352142
黑龙江(本科)物理类571360211
历史类576410166
湖北(本科)历史类569432137
物理类583437146
湖南(本科)物理类528422106
历史类558438120
江西(本科)物理类581448133
历史类588463125
吉林(本科)物理类543345198
历史类565369196
江苏(本科)历史类583478105
物理类590462128
辽宁(本科)历史类585400185
物理类588368220
内蒙古(本一A)理科51947148
文科51847840
内蒙古(本一B)理科4804719
宁夏(本一)理科4344322
青海(本一)理科41934376
山东(1段)综合类552444108
山西(本一A)理科56650660
文科55851642
陕西(本一)理科48547510
文科54248854
上海(本科)综合类532403129
四川(本一)理科59453955
文科57852949
天津(本科A)综合类594475119
新疆(本一)理科48139091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理科373390-
云南(本一)理科53850533
文科60255052
浙江(1段)综合类56949277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华中农业大学简介

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起点之一。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学科优势特色明显。首轮“双一流”成效评价,学校整体建设9项评价指标中,7项指标为第一档。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5个学科再次滚动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据美国信息科技所《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统计数据显示,我校1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分布于农学、生命科学、理学、工学、医学、社会科学等6个门类。其中,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实现了农学、生命科学2个门类的全覆盖;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实现了农学门类的全覆盖。

硕彦俊秀荟萃。现有教职工3010人,其中教师1704人,教授555人,博士后329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5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6个,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84个。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