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淮北师范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5-05-12 15:44:45

淮北师范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淮北师范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2024年淮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淮北师范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

在安徽(本省):

淮北师范大学2024年在安徽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472分、物理类507分。

在外省(市):

1、在宁夏(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26分、历史类493分。

2、在福建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493分、物理类524分。

3、在山东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480分。

4、在天津市(本科A)最低录取分数线:504分。

5、在江苏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23分、历史类541分。

二、淮北师范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安徽(本科)历史类47246210
物理类50746542
重庆(本科)物理类50342776
历史类52342895
福建(本科)历史类49343162
物理类52444975
甘肃(本科)物理类472370102
历史类534421113
广东(本科)物理类51244270
历史类51242884
广西(本科)物理类492371121
历史类529400129
贵州(本科)物理类504380124
历史类53444292
海南(本科)综合类4834830
河北(本科)物理类50544857
历史类53244983
河南(本二)理科43539639
文科51842890
黑龙江(本科)物理类481360121
历史类48441074
湖北(本科)物理类52143784
历史类543432111
湖南(本科)物理类48842266
历史类51943881
江西(本科)物理类52044872
历史类54446381
吉林(本科)物理类457345112
历史类508369139
江苏(本科)物理类52346261
历史类54147863
辽宁(本科)物理类510368142
历史类558400158
内蒙古(本二A)理科38536025
文科44838167
宁夏(本二)理科42637155
文科49341974
青海(本一)理科41734374
文科47641165
山东(1段)综合类48044436
山西(本二A)理科48041862
文科49044644
陕西(本二)理科473372101
文科48239785
上海(本科)综合类4064033
四川(本二)理科52245963
文科52545768
天津(本科A)综合类50447529
新疆(本二)理科381262119
文科426304122
新疆(本二(单列类外语))理科30526243
文科33430430
云南(本二)理科4254205
文科50248022
浙江(1段)综合类4924920
浙江(2段)综合类487269218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淮北师范大学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2018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实力。现拥有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10个师范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1个安徽省“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一流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学科。拥有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31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13个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16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50余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8门省级线上线下等形式精品开放课程。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分中心,2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级高校智库。近5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3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其中省级特等奖6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

学校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服务地方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与地方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培育了一批融实习教学与就业实训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实习、就业、创业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