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4湖南科技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更新时间:2025-05-21 06:50:19

湖南科技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湖南科技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2024年湖南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湖南科技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

在湖南(本省):

湖南科技大学2024年在湖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22分、历史类539分。

在外省(市):

1、在新疆(本二(单列类外语))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307分、历史类344分。

2、在福建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21分、物理类549分。

3、在上海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442分。

4、在河南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48分、历史类537分。

5、在安徽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52分、物理类558分。

二、湖南科技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安徽(本科)历史类55246290
物理类55846593
北京(本科)综合类50643472
重庆(本科)物理类51242785
历史类531428103
福建(本科)历史类52143190
物理类549449100
甘肃(本科)物理类44037070
历史类541421120
广东(本科)历史类52542897
物理类53144289
广西(本科)物理类530371159
历史类546400146
贵州(本科)物理类492380112
历史类52344281
海南(本科)综合类55148368
河北(本科)物理类50444856
历史类54344994
河南(本一)理科54851137
文科53752116
黑龙江(本科)物理类43236072
历史类524410114
湖北(本科)物理类553437116
历史类557432125
湖南(本科)物理类522422100
历史类539438101
江西(本科)物理类53944891
历史类564463101
吉林(本科)物理类463345118
历史类519369150
江苏(本科)物理类53446272
历史类54647868
辽宁(本科)物理类45036882
历史类505400105
内蒙古(本一A)理科48547114
文科48847810
宁夏(本一)理科44443212
文科52449628
青海(本一)理科38634343
文科47241161
山东(1段)综合类46344419
山西(本一B)理科5105064
文科52651610
陕西(本一)理科49547520
文科4934885
上海(本科)综合类44240339
四川(本一)理科55953920
文科54352914
天津(本科A)综合类53347558
新疆(本一)理科40239012
文科45342528
新疆(本二)理科378262116
新疆(本二(单列类外语))理科30726245
文科34430440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理科339390-
云南(本一)理科53550530
文科57255022
浙江(1段)综合类4924920
浙江(2段)综合类489269220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湖南科技大学简介

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1949年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2731人,其中专任教师1761人,正高职称337人,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约69%。拥有特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4人,万人计划入选者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优青1人,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时代楷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者10余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盖全国。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4993人、在校研究生6317人,另有潇湘学院(独立学院)学生5157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教学团队。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3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12门省级一流课程,74门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4项。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