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4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5-05-20 14:27:00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2024年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2024录取分数线

在湖北(本省):

1、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2024年在湖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467分、物理类452分。

2、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2024年在湖北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307分、物理类325分。

在外省(市):

1、在内蒙古(本二A)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364分、历史类389分。

2、在江西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334分、物理类343分。

3、在四川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319分、历史类288分。

4、在贵州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477分、物理类419分。

5、在湖南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254分、物理类282分。

二、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安徽(本科)历史类48346221
物理类48646521
安徽(专科)历史类25120051
物理类387200187
福建(本科)历史类45943128
物理类49144942
福建(专科)历史类28822068
物理类375220155
广西(本科)历史类43040030
物理类3743713
广西(专科)历史类23920039
物理类28020080
贵州(本科)历史类47744235
物理类41938039
贵州(专科)历史类24118061
物理类25218072
河北(本科)历史类48344934
物理类47644828
河北(专科)历史类327200127
物理类384200184
河南(本二)理科45639660
文科47842850
河南(专科)理科325185140
文科288185103
湖北(本科)历史类46743235
物理类45243715
湖北(专科)历史类307200107
物理类325200125
湖南(本科)历史类47143833
物理类44842226
湖南(专科)历史类25420054
物理类28220082
江西(本科)历史类50046337
物理类47844830
江西(专科)历史类33427064
物理类343240103
内蒙古(本二A)理科3643604
文科3893818
山西(本二C)理科406418-
文科434446-
山西(专科)理科21013080
文科256130126
陕西(专科)理科254150104
文科274150124
四川(专科)理科319150169
文科288150138
新疆(本二)理科29626234
文科33330429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简介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是2003年3月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试办、2004年2月经教育部确认,由湖北工程学院举办的一所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校位于武汉市卫星城市、汉孝子董永故里——孝感市城区,与武汉市相距45公里,距天河机场30公里。京广、汉渝铁路,107、316国道、京珠和汉十高速公路贯穿孝感市、孝汉城际列车直通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学校依托湖北工程学院优质办学资源,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按大学科门类整合的思路现设置有语言文学系、财经政法系、信息工程系、城市建设系、生物化学系和机电工程系等6个教学系和1个公共课部,开办有36个本科专业和24个专科专业,其中大部分专业依托湖北工程学院的优势和特色专业开办,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生物工程专业现被列为湖北省教育厅重点(培育)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认定为第二批“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市场营销学》、《文字与版式设计》、《混凝土结构原理》、《管理学原理》、《计算机网络》、《翻译理论与实践》6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线下一流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省级一流专业,获批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目前,共有在校学生8500余人,专任教师253人,外聘教师130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足地方,培植特色;创新机制,开拓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理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良好,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学校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文化艺术、学习竞赛、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学校还有人文、科技、公益、艺术、体育等近20个学生社团,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