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多少分能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届考生可以参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4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录取分数线:
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录取分数线2024(省内)
在山东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588分。
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录取分数线2024(其它省市)
1、在四川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614分、文科578分。
2、在云南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93分、文科599分。
3、在湖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74分、历史类586分。
4、在江西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559分、历史类584分。
5、在浙江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624分。
更多省市录取分数线,详见赶考生志愿模拟填报助手。
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2025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 | 院校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597 | 3889 | 462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606 | 22089 | 465 | |
北京(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综合类 | 581 | 14402 | 434 |
重庆(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587 | 17588 | 427 |
福建(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576 | 2850 | 431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598 | 16767 | 449 | |
甘肃(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536 | 20002 | 37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570 | 1959 | 421 | |
广东(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572 | 8000 | 428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582 | 35261 | 442 | |
广西(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545 | 28501 | 371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578 | 2980 | 400 | |
贵州(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531 | 33710 | 38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580 | 3353 | 442 | |
海南(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综合类 | 663 | 3920 | 483 |
河北(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574 | 33476 | 448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599 | 4451 | 449 | |
河南(本一)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理科 | 593 | 28637 | 511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文科 | 558 | 10012 | 521 | |
黑龙江(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556 | 18272 | 36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574 | 2430 | 410 | |
湖北(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576 | 4923 | 432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592 | 21511 | 437 | |
湖南(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574 | 26214 | 422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586 | 3392 | 438 | |
江西(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559 | 32209 | 448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584 | 3649 | 463 | |
江苏(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582 | 7859 | 478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588 | 40816 | 462 | |
辽宁(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582 | 3165 | 40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593 | 16606 | 368 | |
内蒙古(本一A)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理科 | 544 | 12283 | 471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文科 | 527 | 3068 | 478 | |
内蒙古(本一B)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B) | 理科 | - | - | 471 |
宁夏(本一)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理科 | 516 | 3695 | 432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文科 | 514 | 2392 | 496 | |
青海(本一)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民族班) | 理科 | 447 | 4842 | 343 |
山东(1段)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综合类 | 588 | 31135 | 444 |
山西(本一A)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理科 | 580 | 12874 | 506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文科 | 559 | 2509 | 516 | |
陕西(本一)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家专项) | 理科 | 488 | 52662 | 47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文科 | 547 | 3520 | 488 | |
上海(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综合类 | 526 | 13085 | 403 |
四川(本一)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理科 | 614 | 18113 | 539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文科 | 578 | 3879 | 529 | |
天津(本科A)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综合类 | 615 | 8391 | 475 |
新疆(本一)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理科 | 483 | 6507 | 39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文科 | 492 | 1482 | 425 | |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理科 | 397 | 3038 | 390 |
云南(本一)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民族班) | 理科 | 593 | 9609 | 50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文科 | 599 | 3396 | 550 | |
浙江(1段)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综合类 | 624 | 30053 | 492 |
吉林(本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类 | - | - | 34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历史类 | - | - | 369 | |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学校还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2017年、2022年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9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2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1个本科招生专业,1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前十名。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博士生导师329人。有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5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5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教学团队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