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师范学院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2024年遵义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遵义师范学院2024录取分数线
在贵州(本省):
遵义师范学院2024年在贵州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35分、历史类461分。
在外省(市):
1、在云南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85分。
2、在广东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09分。
3、在山东省(2段)最低录取分数线:479分。
4、在重庆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97分、历史类515分。
5、在湖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57分、历史类500分。
二、遵义师范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 | 招生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最低分差 |
---|---|---|---|---|
安徽(本科) | 物理类 | 503 | 465 | 38 |
历史类 | 503 | 462 | 41 | |
重庆(本科) | 物理类 | 497 | 427 | 70 |
历史类 | 515 | 428 | 87 | |
福建(本科) | 历史类 | 504 | 431 | 73 |
甘肃(本科) | 物理类 | 455 | 370 | 85 |
历史类 | 493 | 421 | 72 | |
广东(本科) | 历史类 | 509 | 428 | 81 |
广西(本科) | 物理类 | 486 | 371 | 115 |
贵州(本科) | 物理类 | 435 | 380 | 55 |
历史类 | 461 | 442 | 19 | |
海南(本科) | 综合类 | 610 | 483 | 127 |
河北(本科) | 物理类 | 511 | 448 | 63 |
历史类 | 552 | 449 | 103 | |
河南(本二) | 理科 | 480 | 396 | 84 |
黑龙江(本科) | 物理类 | 455 | 360 | 95 |
湖北(本科) | 物理类 | 495 | 437 | 58 |
湖南(本科) | 物理类 | 457 | 422 | 35 |
历史类 | 500 | 438 | 62 | |
江西(本科) | 物理类 | 504 | 448 | 56 |
历史类 | 525 | 463 | 62 | |
江苏(本科) | 历史类 | 517 | 478 | 39 |
物理类 | 528 | 462 | 66 | |
内蒙古(本二A) | 理科 | 388 | 360 | 28 |
山东(1段) | 综合类 | 465 | 444 | 21 |
山东(2段) | 综合类 | 479 | 150 | 329 |
山西(本二B) | 理科 | 437 | 418 | 19 |
陕西(本二) | 文科 | 474 | 397 | 77 |
四川(本二) | 理科 | 514 | 459 | 55 |
文科 | 514 | 457 | 57 | |
云南(本二) | 理科 | 485 | 420 | 65 |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附:遵义师范学院简介
遵义师范学院位于闻名中外、有“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所拥有百年教学历史的学府。前身是1907年创建的遵义初级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省立遵义师范学校”,1958年,成立遵义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升格为遵义师范学院并开始本科办学,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获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同年获批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2014年成为“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贵州省牵头高校,是地方院校中最早拥有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校,2021年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2022年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学校现有学科共16个,其中含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6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金课”41门;省级一流师资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平台12个,省级一流教学管理团队1个。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1个,全国妇联、教育部“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省社科联人文社科示范基地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1个,省社科联学术先锋号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个,省教育厅创新团队6个,省教育厅创新群体8个,省教育厅产学研基地5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
经过百年发展,学校形成了“厚德树人、笃学致用”的校训、“遵道循义、敦品励学”的校风、“道业并重、德识双馨”的教风、“力学力思、求知求是”的学风。以“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为己任,培养了大量扎根地方、面向基层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人才。当前,学校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创新,感恩奋进,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坚守百年师范办学传统,充分利用遵义丰富红色资源,充分发挥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思政课改革“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牵头高校、贵州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平台优势,不断推动学校实现特色高质量发展,致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优势明显,红色文化育人特色突出,与遵义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在国外有声誉、国内有影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