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江苏理工学院2022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2023报考参考)

更新时间:2023-06-20 15:05:27

2023年考多少分能上江苏理工学院?2023届考生可以参考江苏理工学院2022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江苏理工学院2022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2023报考参考)

2022年江苏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2023年预测):

一:江苏理工学院2022录取分数线(在江苏省)

江苏理工学院2022年在江苏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历史类524分、物理类528分。

二、江苏理工学院2022录取分数线(在其它省市)

1、2022年在江西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理科505分、文科518分

2、2022年在新疆(本二)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理科365分、文科399分

3、2022年在河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历史类530分、物理类502分

4、2022年在湖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历史类505分、物理类505分

5、2022年在海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576分

三、江苏理工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3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江苏理工学院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安徽(本二)理科49690438435
文科52421018480
重庆(本科)历史类49813959415
物理类48251699411
福建(本科)历史类51215281468
物理类51842234428
甘肃(本二)理科42740974345
文科46213565425
广东(本科)历史类50140351437
物理类54379933445
广西(本二)理科352136775343
文科50218992421
贵州(本二)理科43065257360
文科47144235471
海南(本科)综合类57614685471
河北(本科)历史类53018530443
物理类50288336430
河南(本二)理科(较高收费)492149109405
河南(本二)理科510118120405
文科51630778445
黑龙江(本二A)理科40148314308
文科43312191365
湖北(本科)历史类51218054435
物理类50758064409
湖南(本科)历史类50523889451
物理类50566834414
江西(本二)理科50556044440
文科51820288472
江苏(本科)历史类52423148471
物理类52878202429
辽宁(本科)历史类51610572404
物理类49348394362
内蒙古(本二A)理科36946307323
文科43810113366
青海(本一)理科35713361335
文科4223945409
山东(1段)综合类497156649437
山西(本二A)理科47649249417
文科5117955450
陕西(本二)理科43868793344
文科47019457400
上海(本科)综合类45028095400
四川(本二)理科496103527426
文科50045221466
新疆(本二)理科36524063290
文科3996808334
浙江(1段)综合类540118903497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江苏理工学院简介

江苏理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地处被誉为“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江苏省常州市。学校创建于1984年,历经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12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特色,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应用研究,形成了教育学、机械工程等一批引领性学科,打造了“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亮点。现有江苏省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示范机构、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20个。

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60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近1800项,科研到账经费4亿多元,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00余件。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智库建设,推进与行业企业产业的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加大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关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的多层次合作,与10多个省内外市、区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大院大所共建产学研基地230余家及研究机构40余家,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常州产业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智库等多个研究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