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电子科技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2024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5-05-27 10:48:29

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电子科技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2024年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电子科技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

在四川(本省):

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在四川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621分、文科588分。

在外省(市):

1、在陕西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635分、文科578分。

2、在湖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600分、理科636分。

3、在北京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650分。

4、在青海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525分。

5、在上海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576分。

二、电子科技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安徽(本科)历史类623462161
物理类660465195
北京(本科)综合类650434216
重庆(本科)历史类596428168
物理类659427232
福建(本科)历史类595431164
物理类659449210
甘肃(本科)历史类599421178
物理类631370261
广东(本科)历史类600428172
物理类640442198
广西(本科)历史类602400202
物理类620371249
贵州(本科)历史类607442165
物理类624380244
海南(本科)综合类740483257
河北(本科)历史类619449170
物理类640448192
河南(本一)理科643511132
文科59452173
黑龙江(本科)历史类609410199
物理类656360296
湖北(本科)历史类600432168
物理类636437199
湖南(本科)历史类601438163
物理类639422217
江西(本科)历史类609463146
物理类635448187
吉林(本科)历史类597369228
物理类651345306
江苏(本科)历史类614478136
物理类654462192
辽宁(本科)历史类611400211
物理类669368301
内蒙古(本一A)理科639471168
文科54847870
内蒙古(本一B)理科618471147
宁夏(本一)理科583432151
青海(本一)理科525343182
山东(1段)综合类647444203
山西(本一A)理科635506129
文科55451638
陕西(本一)理科635475160
文科57848890
上海(本科)综合类576403173
四川(本一)理科62153982
文科58852959
天津(本科A)综合类663475188
新疆(本一)理科589390199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理科47939089
云南(本一)理科613505108
浙江(1段)综合类661492169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电子科技大学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活跃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IEEEXtreme极限编程大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球大学生基因工程大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等高水平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斐然,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前茅。

学校大力实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坚持“开放、聚焦、融合、奋斗”的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技创新格局,不断提升集成攻关和原始创新能力。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创新中心1个,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个,其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省部级科研机构70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十二五”以来,学校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8项、部省级奖励320项。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在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设立研究机构,积极服务四川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四川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成都市共同建设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携手打造中国“西部硅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