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2023「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更新时间:2024-07-02 18:59:08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赶考生志愿填报平台通过计算该校在各省市录取的最低分差得知:2023年考上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批最容易的是内蒙古考生,最难的是山东省考生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各省录取分数线2023「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以下为最新2023年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各省市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分差一览表,为预测2024年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以及今年志愿填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3年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2024参考):

一、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录取分数线

在陕西(本省):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在陕西省(普通类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文科402分、理科337分。

在外省(市):

1、2023年在山西省(普通类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文科362分、理科337分。

2、2023年在河北省(普通类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411分、物理类420分。

3、2023年在山东省(普通类普通类二段)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434分。

4、2023年在福建省(普通类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390分、物理类412分。

5、2023年在广西省(普通类专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316分。

更多省市见如下表格

二、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3(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山东(普通类二段)综合类434150284
福建(专科批)历史类390220170
物理类412220192
湖北(专科批)历史类356200156
物理类402200202
辽宁(专科批)历史类397150247
物理类379150229
重庆(专科批)历史类365180185
物理类366180186
河北(专科批)历史类411200211
物理类420200220
广东(专科批)物理类417180237
内蒙古(专科批)文科361230131
理科27125516
山西(专科批)文科362180182
理科337130207
新疆(专科批)文科325140185
理科276140136
青海(专科批)文科362150212
理科292150142
宁夏(专科批)文科376150226
理科319150169
四川(专科批)文科411150261
理科414150264
甘肃(高职(专科)批R段)文科406160246
理科331160171
黑龙江(专科批A段)文科332160172
理科295160135
陕西(专科批)文科402150252
理科337150187
云南(专科批)理科379200179
贵州(专科批)理科347180167
广西(专科批)理科316180136
安徽(专科批)理科387200187
江西(专科批)理科382200182
江苏(专科批)定向培养军士(物理类)425220205
湖北(专科提前批)男(定向培养军士)(物理类)358--
四川(专科提前批)男(定向培养军士)(理科)390150240
甘肃(高职(专科)批Q段)男生(理科)307160147
安徽(专科提前批)陆勤人员合格(理科)387200187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通过以上最低分差数据分析得知:

专科批:录取最容易的是内蒙古(普通类专科批理科)录取最低分是271分(最低分差16分);录取最难的是山东省(普通类普通类二段综合类)录取最低分是434分(最低分差284分)。

附: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直属陕西省教育厅,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8项;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家级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中也在全国名列前茅;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交通运输类专业示范点。

与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建立了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加入了中国航空学会、陕西航空学会等行业组织,担任“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常任主席单位,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航空学会、中国职教学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理事单位;牵头组建陕西航空职业教育集团及陕西西安航空城职教联盟,探索实践“政军行企校”多元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了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引领作用。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