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2024年榆林学院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榆林学院2024录取分数线
在陕西(本省):
榆林学院2024年在陕西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30分、文科456分。
在外省(市):
1、在宁夏(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16分、文科489分。
2、在江西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82分、文科514分。
3、在山东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450分。
4、在贵州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39分、文科509分。
5、在黑龙江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17分、文科500分。
二、榆林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 | 招生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最低分差 |
---|---|---|---|---|
安徽(本科) | 历史类 | 491 | 462 | 29 |
物理类 | 494 | 465 | 29 | |
重庆(本科) | 物理类 | 488 | 427 | 61 |
历史类 | 491 | 428 | 63 | |
甘肃(本科) | 物理类 | 469 | 370 | 99 |
历史类 | 500 | 421 | 79 | |
广西(本科) | 物理类 | 446 | 371 | 75 |
历史类 | 477 | 400 | 77 | |
贵州(本科) | 物理类 | 439 | 380 | 59 |
历史类 | 509 | 442 | 67 | |
河北(本科) | 物理类 | 484 | 448 | 36 |
历史类 | 505 | 449 | 56 | |
河南(本二) | 理科 | 443 | 396 | 47 |
文科 | 503 | 428 | 75 | |
黑龙江(本科) | 物理类 | 417 | 360 | 57 |
历史类 | 500 | 410 | 90 | |
湖北(本科) | 物理类 | 480 | 437 | 43 |
历史类 | 486 | 432 | 54 | |
湖南(本科) | 物理类 | 442 | 422 | 20 |
历史类 | 482 | 438 | 44 | |
江西(本科) | 物理类 | 482 | 448 | 34 |
历史类 | 514 | 463 | 51 | |
吉林(本科) | 物理类 | 411 | 345 | 66 |
历史类 | 496 | 369 | 127 | |
内蒙古(本二A) | 理科 | 382 | 360 | 22 |
文科 | 418 | 381 | 37 | |
宁夏(本二) | 理科 | 416 | 371 | 45 |
文科 | 489 | 419 | 70 | |
青海(本一) | 理科 | 352 | 343 | 9 |
文科 | 426 | 411 | 15 | |
山东(1段) | 综合类 | 450 | 444 | 6 |
山西(本二B) | 理科 | 441 | 418 | 23 |
文科 | 469 | 446 | 23 | |
陕西(本二) | 理科 | 430 | 372 | 58 |
文科 | 456 | 397 | 59 | |
四川(本二) | 理科 | 508 | 459 | 49 |
文科 | 516 | 457 | 59 | |
新疆(本二) | 理科 | 322 | 262 | 60 |
文科 | 392 | 304 | 88 | |
云南(本二) | 理科 | 453 | 420 | 33 |
文科 | 521 | 480 | 41 | |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附:榆林学院简介
榆林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从绥德师范走来,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绥德师范是播种西北革命火种的地方,3位校友成为副国级领导,60多位校友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高级干部,8位校友担任过中共陕西省委书记,70多位校友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这里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毛主席曾亲笔为绥师同学题词“奋斗”,习仲勋为绥师题词“革命英才的摇篮”,校友齐心先后为学校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百年芳华 英才辈出”。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8年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坚持“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的定位,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特点,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的学科专业集群。围绕榆林旱区特色农业、能源化工、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聚焦“三化”(能化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三黄”(黄沙、黄土、黄河生态治理)“三文”(学校红色文化、陕北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陕北革命文化),形成了民俗学、能源化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西北革命历史等特色学科方向,构建了与地方产业结构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关键性难题,被推广应用于榆林社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等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2023年7月,学校倡导并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陕甘宁蒙晋交界区12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托一个联盟,实现“共商”“共享”“共建”“共创”“共进”,倾力打造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创新高地,聚力推动陕甘宁蒙晋交界区经济社会协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