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2024年中国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中国医科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
在辽宁(本省):
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在辽宁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04分。
在外省(市):
1、在河南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48分。
2、在安徽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62分。
3、在天津市(本科A)最低录取分数线:579分。
4、在山东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540分。
5、在宁夏(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95分。
二、中国医科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 | 招生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最低分差 |
---|---|---|---|---|
安徽(本科) | 物理类 | 562 | 465 | 97 |
北京(本科) | 综合类 | 562 | 434 | 128 |
重庆(本科) | 物理类 | 536 | 427 | 109 |
福建(本科) | 物理类 | 570 | 449 | 121 |
甘肃(本科) | 物理类 | 540 | 370 | 170 |
广东(本科) | 物理类 | 549 | 442 | 107 |
广西(本科) | 物理类 | 457 | 371 | 86 |
贵州(本科) | 物理类 | 551 | 380 | 171 |
海南(本科) | 综合类 | 688 | 483 | 205 |
河北(本科) | 物理类 | 536 | 448 | 88 |
河南(本一) | 理科 | 548 | 511 | 37 |
黑龙江(本科) | 物理类 | 531 | 360 | 171 |
湖北(本科) | 物理类 | 535 | 437 | 98 |
湖南(本科) | 物理类 | 509 | 422 | 87 |
江西(本科) | 物理类 | 555 | 448 | 107 |
吉林(本科) | 物理类 | 558 | 345 | 213 |
江苏(本科) | 物理类 | 556 | 462 | 94 |
辽宁(本科) | 物理类 | 504 | 368 | 136 |
内蒙古(本一A) | 理科 | 489 | 471 | 18 |
宁夏(本一) | 理科 | 495 | 432 | 63 |
青海(本一) | 理科 | 463 | 343 | 120 |
山东(1段) | 综合类 | 540 | 444 | 96 |
山西(本一A) | 理科 | 554 | 506 | 48 |
山西(本一A1) | 理科 | 537 | 506 | 31 |
陕西(本一) | 理科 | 480 | 475 | 5 |
上海(本科) | 综合类 | 495 | 403 | 92 |
四川(本一) | 理科 | 572 | 539 | 33 |
天津(本科A) | 综合类 | 579 | 475 | 104 |
新疆(本一) | 理科 | 434 | 390 | 44 |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 | 理科 | 385 | 390 | - |
云南(本一) | 理科 | 558 | 505 | 53 |
浙江(1段) | 综合类 | 572 | 492 | 80 |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附:中国医科大学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30多万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其中,国家卫生部正副部长1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100余位,将军40余位,“七一勋章”获得者2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位,被誉为“红色医生的摇篮”。
学校现有沈北、和平2个校区,设有18个学院、3个研究院、2个教研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6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普通本科专业26个,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教学项目有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包括黄大年式教学团队)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十二五”规划教材16本,4本教材获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1人,入选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项目有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个,转型发展试点专业5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教学团队1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跨专业实训平台1个,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8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1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6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38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1个,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5个,辽宁省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7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辽宁省医疗中心55个。学校现有3所附属综合性医院和2所专科性医院,开放床位12877张,牙科综合治疗椅267张。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朝鲜、芬兰以及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地区的114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学校开展了125项学生国际交流项目,获批教育部“高校研究生”和“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被评为“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示范建设高校”。与人社部国际交流中心合作开展“国际医护人才与技能交流培养项目”。学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签约院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4项、“促进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拉美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2项。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简称“111计划”)。有457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近年来开展了152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8个CMB项目。承担国家援外医疗任务,派出赴也门队员近400人,赴冈比亚和肯尼亚队员41人。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医科大学发起,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乌克兰、德国等15个国家、48个医学教育机构,于2018年5月26日在沈阳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已经扩展至23个国家86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