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4东北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更新时间:2025-05-23 19:41:02

东北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东北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录取最低分」

2024年东北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东北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

在辽宁(本省):

东北大学2024年在辽宁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604分、物理类623分。

在外省(市):

1、在宁夏(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05分。

2、在河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77分、历史类614分。

3、在浙江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640分。

4、在江苏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604分、物理类617分。

5、在江西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601分、历史类603分。

二、东北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安徽(本科)物理类609465144
历史类615462153
北京(本科)综合类611434177
重庆(本科)物理类606427179
福建(本科)历史类591431160
物理类621449172
甘肃(本科)物理类566370196
广东(本科)物理类592442150
广西(本科)物理类568371197
贵州(本科)物理类594380214
海南(本科)综合类685483202
河北(本科)物理类577448129
历史类614449165
河南(本一)理科60151190
文科59252171
黑龙江(本科)历史类596410186
物理类599360239
湖北(本科)历史类591432159
物理类605437168
湖南(本科)物理类582422160
历史类594438156
江西(本科)物理类601448153
历史类603463140
吉林(本科)物理类581345236
历史类584369215
江苏(本科)历史类604478126
物理类617462155
辽宁(本科)历史类604400204
物理类623368255
内蒙古(本一A)理科575471104
文科56347885
内蒙古(本一B)理科49947128
宁夏(本一)理科50543273
青海(本一)理科456343113
山东(1段)综合类590444146
山西(本一A)理科60250696
文科56651650
山西(本一A1)理科57250666
陕西(本一)理科56747592
上海(本科)综合类565403162
四川(本一)理科58153942
文科58452955
天津(本科A)综合类629475154
新疆(本一)理科523390133
新疆(本一(单列类外语))理科41639026
文科43842513
云南(本一)理科52050515
文科61655066
浙江(1段)综合类640492148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东北大学简介

学校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流亡办学,先后辗转于北平、西安、开封、四川三台等地,在“一二·九”运动中,东大师生发挥了先锋队和主力军的重要作用。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1个学院(部),形成了以工为主、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1个,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博士后流动站23个。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卓越研究生教育,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5万余人。设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1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3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4个。“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1项。获批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8—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学生获奖总数排名全国第3、综合排名全国第7。学生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保持较高水平。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