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多少分能上汕头大学?今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届考生可以参考汕头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预测指导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2024年汕头大学录取分数线:
一:汕头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省内)
在广东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516分、物理类535分。
二、汕头大学录取分数线2024(其它省市)
1、在山西省(本一B)最低录取分数为:文科520分、理科-分。
2、在四川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576分、文科564分。
3、在安徽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575分、物理类579分。
4、在湖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历史类567分、物理类568分。
5、在上海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469分。
更多省市录取分数线,详见赶考生志愿模拟填报助手。
三、汕头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2025年参考)
需注意的是,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请访问汕头大学官方网站或电话咨询学校招生办。
省份 | 院校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汕头大学 | 历史类 | 575 | 7227 | 462 |
汕头大学 | 物理类 | 579 | 38889 | 465 | |
北京(本科) | 汕头大学 | 综合类 | 526 | 26285 | 434 |
重庆(本科) | 汕头大学 | 历史类 | 524 | 10207 | 428 |
汕头大学 | 物理类 | 540 | 38580 | 427 | |
福建(本科) | 汕头大学 | 历史类 | 566 | 3710 | 431 |
汕头大学 | 物理类 | 585 | 22283 | 449 | |
广东(本科) | 汕头大学 | 历史类 | 516 | 29425 | 428 |
汕头大学 | 物理类 | 535 | 90392 | 442 | |
广西(本科) | 汕头大学 | 历史类 | 570 | 3770 | 400 |
汕头大学 | 物理类 | 572 | 16189 | 371 | |
海南(本科) | 汕头大学 | 综合类 | 616 | 9314 | 483 |
河北(本科) | 汕头大学 | 物理类 | 539 | 68573 | 448 |
汕头大学 | 历史类 | 556 | 14221 | 449 | |
河南(本一) | 汕头大学 | 理科 | 574 | 45456 | 511 |
汕头大学 | 文科 | 562 | 8811 | 521 | |
湖北(本科) | 汕头大学 | 历史类 | 567 | 6324 | 432 |
汕头大学 | 物理类 | 568 | 35978 | 437 | |
湖南(本科) | 汕头大学 | 物理类 | 559 | 35155 | 422 |
汕头大学 | 历史类 | 564 | 6595 | 438 | |
江西(本科) | 汕头大学 | 物理类 | 569 | 26331 | 448 |
汕头大学 | 历史类 | 576 | 4702 | 463 | |
江苏(本科) | 汕头大学 | 历史类 | 556 | 16019 | 478 |
汕头大学 | 物理类 | 560 | 69269 | 462 | |
辽宁(本科) | 汕头大学 | 历史类 | 496 | 12377 | 400 |
汕头大学 | 物理类 | 554 | 29933 | 368 | |
山东(1段) | 汕头大学 | 综合类 | 532 | 106670 | 444 |
山西(本一B) | 汕头大学(B) | 文科 | 520 | 7293 | 516 |
汕头大学(B) | 理科 | - | - | 506 | |
上海(本科) | 汕头大学 | 综合类 | 469 | 27273 | 403 |
四川(本一) | 汕头大学 | 理科 | 576 | 44683 | 539 |
汕头大学 | 文科 | 564 | 6641 | 529 | |
天津(本科A) | 汕头大学 | 综合类 | 577 | 17586 | 475 |
浙江(1段) | 汕头大学 | 综合类 | 592 | 62533 | 492 |
数据来源于赶考生: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附:汕头大学简介
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属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990.20亩,建筑面积57.01万平方米。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著名爱国人士及国际企业家李嘉诚先生的鼎力资助,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头大学的支持款超过100亿港元,并在人才、资源等方面支持学校推行多项教育改革。
学校围绕“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育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持续进行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探索国际基准学分制、系统整合医学教育模式、创新CDIO工程教育模式到构建OBE结果导向一体化教育模式;从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公益课程服务学习,推广住宿学院再到全面推行书院制;从阳光财务制度,到教师年薪制度,再到“四院两部”大部制改革……诸多改革开国内高校先河,被李岚清同志高度评价为“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