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生

2024云南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更新时间:2025-05-28 19:07:37

云南大学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已公布,赶考生填报助手通过与省控线对比,得出了批次分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预测2025年该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有重要参考价值,欢迎参考!

云南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2024年云南大学录取分数线(2025参考):

一、云南大学2024录取分数线

在云南(本省):

云南大学2024年在云南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517分、文科564分。

在外省(市):

1、在山西省(本一A1)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535分。

2、在甘肃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527分、理科563分。

3、在上海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515分。

4、在湖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545分、文科565分。

5、在湖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570分、理科574分。

二、云南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官方最新发布)

注:最低分差-表示该院校录取最低分与省控线的分差。分差值越大说明报考人数越多越难录取,分差值越小说明报考人数越少越被容易录取。

省份(批次)招生科目最低分省控线最低分差
安徽(本科)历史类583462121
物理类590465125
北京(本科)综合类579434145
重庆(本科)物理类545427118
历史类569428141
福建(本科)历史类569431138
物理类572449123
甘肃(本科)历史类527421106
物理类563370193
广东(本科)物理类557442115
历史类568428140
广西(本科)历史类563400163
物理类564371193
贵州(本科)物理类511380131
历史类54044298
海南(本科)综合类57748394
河北(本科)物理类54344895
历史类600449151
河南(本一)理科5205119
文科57452153
黑龙江(本科)物理类548360188
历史类575410165
湖北(本科)历史类570432138
物理类574437137
湖南(本科)物理类545422123
历史类565438127
江西(本科)物理类551448103
历史类578463115
吉林(本科)物理类544345199
历史类562369193
江苏(本科)历史类580478102
物理类582462120
辽宁(本科)物理类534368166
历史类582400182
内蒙古(本一A)理科51947148
文科51947841
宁夏(本一)理科49143259
文科55049654
青海(本一)理科447343104
文科49241181
山东(1段)综合类550444106
山西(本一A)理科57750671
文科56051644
山西(本一A1)理科53550629
陕西(本一)理科52447549
文科54348855
上海(本科)综合类515403112
四川(本一)理科57453935
文科57252943
天津(本科A)综合类595475120
新疆(本一)理科40439014
文科49742572
云南(本一)理科51750512
文科56455014
浙江(1段)综合类57749285
各省详细专业录取分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附:云南大学简介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云南大学下设28个学院、10个研究机构,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云南大学现有教职员工3000余人(不包括附属医院),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7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近130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近1500人。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70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12000人,博士研究生1500余人,学历教育国际学生近1500人。学校占地面积4367亩,有呈贡校区和东陆校区,公用校舍建筑面积133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5亿余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00万余册。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云南主节点单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持续增长。现有院士12人(含双聘),长江、杰青、优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近80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4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