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官网最新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东北大学有新的专业学科参与评级,另外绝大多数学科也取得了可喜进步,不过也有部分学科被下调了评级。目前东北大学学科评估第五轮结果还未出炉,有最新消息进展,赶考生高考网会第一时间更新发布!

东北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预测(参考第四轮):
1、A类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共1个)。
2、A-类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共3个)。
3、B+类学科:机械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共5个)。
另外包括B类学科4个、B-类学科5个、C+类学科3个、C类学科3个、C-类学科2个,总共有26个学科上榜。详见如下东北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完整名单一览表。东北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排名(完整版):
| 排名 | 院校名称 | 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
| 1 | 东北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A |
| 2 | 东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3 | 东北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A- |
| 4 | 东北大学 | 软件工程 | A- |
| 5 | 东北大学 | 机械工程 | B+ |
| 6 | 东北大学 | 冶金工程 | B+ |
| 7 | 东北大学 | 矿业工程 | B+ |
| 8 | 东北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B+ |
| 9 | 东北大学 | 公共管理 | B+ |
| 10 | 东北大学 | 哲学 | B |
| 11 | 东北大学 | 化学 | B |
| 12 | 东北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B |
| 13 | 东北大学 | 工商管理 | B |
| 14 | 东北大学 | 物理学 | B- |
| 15 | 东北大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B- |
| 16 | 东北大学 | 土木工程 | B- |
| 17 | 东北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B- |
| 18 | 东北大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B- |
| 19 | 东北大学 | 数学 | C+ |
| 20 | 东北大学 | 电气工程 | C+ |
| 21 | 东北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C+ |
| 22 | 东北大学 | 生物学 | C |
| 23 | 东北大学 | 力学 | C |
| 24 | 东北大学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C |
| 25 | 东北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C- |
| 26 | 东北大学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C- |
| 更多数据: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取得了A的成绩,用实力再次捍卫了本校王牌专业学科的地位。
东北大学学科实力简介:
|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教育部 |
| 创建时间 | 1923年 | 博士点数量 | 150 |
| 硕士点数量 | 234 | 学校类型 | 理工 |
| 所在城市 | 辽宁 沈阳市 | 办学层次 | 985,211,国重点,保研,双一流 |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流亡办学,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和“实干、报国、创新、卓越”东大文化。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东北大学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辽宁省沈阳市,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6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3.7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4490人,其中专任教师2857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2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5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4个。学校设有1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基地11个。设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4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