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考生多少分能上中华女子学院?最低需排名位次多少?今年有意报考中华女子学院的考生,请参考赶考生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查询的:中华女子学院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考生可以自己测一测被录取的概率!
一、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华女子学院
2025年安徽高考考生要想上中华女子学院本科批:历史类预估需487分左右(位次34660名左右),物理类预估需481分左右(位次153620名左右)。
1、2024年中华女子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2分(位次21298),物理类为522分(位次96352)。
2、2023年中华女子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489分(位次27689),物理类为478分(位次106015)。
3、2022年中华女子学院在安徽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为522分(位次22178),物理类为488分(位次100064)。
注:以上只是安徽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进中华女子学院,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窄,若是打算报考热门专业,则需要考生更高的成绩分数或者位次排名。
二、中华女子学院在安徽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近三年)
1、历史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历史类) | 本科 | 522 | 21298 | 462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一 | 532 | 11363 | 495 |
2023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489 | 27689 | 440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一 | 546 | 9937 | 523 |
2022 | 安徽(历史类) | 本二 | 522 | 22178 | 480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2、物理类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22 | 96352 | 465 |
2024 | 安徽(物理类) | 本科 | 524 | 93323 | 465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520 | 65241 | 482 |
2023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78 | 106015 | 427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一 | 535 | 51124 | 491 |
2022 | 安徽(物理类) | 本二 | 488 | 100064 | 435 |
各专业分数线:https://www.gankaosheng.com/zhiyuan/ |
注:2025年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究竟2025年安徽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华女子学院,待2025年高招结束后,以高校发布的信息为准。
三、中华女子学院简介
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全国妇联所属、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创办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1995年,学校迁址并启用现校名。1996年,学校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02年,学校由成人高校转制为普通高校。2019年,学校正式加挂“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牌子。2021年,学校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行、与世界妇女进步事业发展同向。2021年,全国妇联党组批准《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改革方案》,明确了“1个阵地、1个基地、1个窗口、1个摇篮”的改革目标,即把学校建设成为妇联干部和妇女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中国妇女对外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培养服务社会、服务妇女事业、服务家庭工作和妇联工作的人才摇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家庭建设研究与创新的基地。
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国际视野和知性高雅的应用型女性人才。拥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学校教师深度参与妇女儿童家庭相关法律、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妇女/性别研究形成优势和特色。通过委托课题,发布妇女教育、妇女发展蓝皮书等形式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妇女工作提供智力服务。学校设有家庭建设研究院、全国第一个设立的女性学专业、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妇女部署执行主任任荣誉教授的全球女性发展研究院、全国唯一的中国女性图书馆。学校是商务部发展中国家妇女人才短期培训项目和硕士学历学位项目实施单位、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实施单位,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联合教席单位、中外女校校长论坛发起单位、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成员、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理事长单位。
相关推荐: